□全媒体记者 杨秋云
你听说过模舞吗?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模特走秀与舞蹈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前不久,淄博市文化馆模舞团队斩获国家级赛事特金奖,这一消息让模舞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也凸显了它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独特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在众多舞蹈类型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进程中,模舞以崭新的姿态崭露头角,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受到淄博大众喜爱。
从摸索创新到扎根沃土
“模舞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我根据学员的身体状况,一边摸索一边教,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很受学员喜爱。”淄博市文化馆社会服务部主任盖婷告诉记者。作为该馆的优秀舞蹈教师,盖婷从3岁起便坚持学习舞蹈,如今已是正高级职称的她,仍活跃在教学一线。
谈及模舞的创立初衷,盖婷坦言:“我是舞蹈专业出身,对模特领域并不专业。我们团队里有支模特队,成员个子都不矮,但四肢协调性还没达到自然流畅的状态。于是我就想在模特走秀中融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也算是就地取材了。”据她介绍,这种形式在淄博舞蹈界尚属首创。她还提到,除了《如愿》《雾漫轻韵》等屡获大奖的原创模舞作品外,《国泰民安》还作为2024淄博春晚开场舞,以磅礴大气的风格为晚会增添了独特的文化色彩。
目前,淄博市文化馆模舞团队已有40多名成员,涵盖老、中、青年龄段。通过将模特的优雅仪态与舞蹈的灵动韵律相融合,模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这种艺术形式虽兴起时间不长,但在盖婷及其团队的精心打磨下,已从最初的分散练习发展为成熟的融合艺术,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艺术的乐趣,更在表演中展现出独特的观赏性。
事实上,模舞的诞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早期艺术实践的积淀。在国际早期的时尚秀中,模特们便不再是展示服装的“衣架”,而是开始尝试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步伐,增加服装展示的生动性与吸引力。这些基础动作虽简单,却已具备模舞的雏形特征。与此同时,在一些先锋艺术表演中,艺术家们也在突破传统舞蹈框架,引入更多与日常生活、时尚元素相关的动作语言,融入舞蹈创作,形成了既不同于传统舞蹈又区别于单纯模特展示的独特表演形式。
而淄博这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坐落于这片沃土上的淄博市文化馆,承袭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始终致力于为市民搭建多元化的艺术交流平台。如今,备受关注的模舞正凭借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而淄博市文化馆,恰是这股新兴艺术力量蓬勃生长的坚实依托。
从舞台绽放到“沉浸式表达”
随着时尚产业和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模舞逐渐从模糊的概念走向成熟的舞蹈形式。淄博市文化馆的模舞团队便是这一进程的生动实践者,如今已登上全省乃至全国大赛的舞台。
就在前不久的“艺路生花”全国艺术展演大赛上,淄博模舞团队凭借卓越表现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本次大赛的特金奖,为淄博艺术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模舞团队的一员,能站在这个汇聚全国顶尖艺术团队的舞台上,我的心情至今无法平复。”淄博市文化馆模舞团队学员刘春蓉告诉记者。此次大赛云集了全国各地艺术领域的翘楚,竞争异常激烈。而淄博模舞团队带来的表演,巧妙融合了模特走秀的优雅气质与舞蹈艺术的灵动魅力。凭借独特的创意编排与高水准演绎,队员们以精准的步伐、婀娜的身姿,以及对作品情感与内涵淋漓尽致的展现,瞬间抓住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目光。
赛场之外,日常的打磨同样倾注心血。暮色降临,淄博市文化馆的排练厅灯火通明。镜墙前,盖婷正俯身纠正学员的台步,木质地板随着整齐的脚步声发出有节奏的轻响。忽然,音乐破空而起,身着水墨纹长裙的舞者们瞬间切换状态:先以模特的冷冽眼神与挺拔身姿缓步前行,忽而转身用古典舞的云手动作划出优美弧线。这种刚柔并济的表演,引得围观的新学员轻声赞叹:“原来走秀和舞蹈可以这样完美结合!”
从创作实践来看,国内模舞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质。它与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例如在以旗袍、汉服为主题的模舞表演中,舞者们将传统服饰的韵味与模舞的优雅姿态相融,通过肢体语言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同时,国内模舞注重团队协作与集体表演,大规模团体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的精彩展示,常能营造出壮观的视觉效果。
而在国外,尤其是时尚产业发达的国家,模舞发展路径则有所不同。其更强调与现代时尚潮流和国际艺术风格的接轨,作品常融入现代舞、街舞及当代艺术等元素,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
淄博的模舞发展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它既延续了国内模舞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基因,又深深镌刻着淄博的地方文化印记。盖婷表示,下一步她们将把淄博的齐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等元素融入模舞创作,配合齐国宫廷乐风格的音乐,演绎“齐风模舞”,让地域文化与新兴艺术形式鲜活碰撞。
模舞背后的群文艺术生态
在“艺路生花”全国艺术展演大赛上,淄博市文化馆模舞团队的表演曾让全场沸腾。学员刘春蓉在赛后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站在舞台上时,既能感受到模特步带来的自信挺拔,又能体会到肢体舒展时的自由畅快,这种双重的情感释放太奇妙了。”这种“奇妙”,恰恰是模舞最独特的魅力所在。它打破了传统模特走秀的刻板与舞蹈艺术的高门槛,让参与者既能在精准的步伐中锤炼专注力,又能在灵动的舞姿中释放压力,如同为平凡生活打开了一扇“身心共舞”的窗口。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发多元。比起单纯的健身或娱乐,模舞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不仅体现在舞台上,更渗透在日常的传播与体验中。刘春蓉表示,在加入模舞团队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和队友们在市文化馆的学习经历不断刷新着对美的认知,也提升了内心的修养。不仅如此,大家还把这些舞蹈带到公园、社区的各个角落,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学员刘兰芳说,每周晚上的训练课是最期待的时刻:穿上统一的服装,踩着节拍迈步时,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而年轻白领们则将其视为解压神器,工作中的焦虑能在肢体的舒展中慢慢消散。正如一位文化学者所言:“模舞的兴起,本质上是大众对有温度的艺术的向往。它不需要专业功底,却能让人在美的表达中找到归属感。”
这份“温度”的背后,是专业老师的精心培育。刘春蓉介绍,旗袍舞韵是盖婷融合古典舞的神韵、身韵、呼吸,与成人形体训练内容相结合的成果。而模舞学员罗霞也深有体会:“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的软开度、舞蹈质感都有欠缺,但老师们将专业院校的严谨规范与群众文化的灵动相结合,通过日常形体训练改变我们的仪态,让身姿愈发挺拔,骨相美也越来越明显。”罗霞进一步补充说,老师们还传授专业舞蹈技巧,帮助大家理解音乐内涵,让大家由内而外地表达故事与美感。“我们在模舞的世界里尽情释放自我,感受身心的和谐与愉悦。”
这种专业引领下的成长,更催生出强大的传播力。“我们模舞团队里的大多数队员都活跃在社区、公园、乡村,他们都是文艺骨干,我们把在文化馆课堂学到的舞蹈再传授给身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引领、骨干带动、群众参与的良性循环,让群文艺术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基层土壤里生根发芽、遍地开花,让更多普通人在参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生活的美好。”刘春蓉对记者说。
刘春蓉的话,恰是当下淄博群文艺术在基层实现裂变式生长的鲜活例证。市民在艺术实践中收获归属感与幸福感,这种实践以点带面激活了城市的文化细胞,滋养着城市的人文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