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漫漫长路上,家长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健康挑战。其中,孩子脖子、脸上突然冒出疖子情况并不少见。这些疖子摸起来硬邦邦的,稍一触碰孩子就疼得哇哇大哭,让家长心疼不已。
孩子长疖子的原因
“孩子户外玩耍后,脸上满是汗水和灰尘,若不及时清洗,细菌就会在毛囊处肆意滋生。”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医师高云指出,细菌一旦侵入毛囊,就可能引发感染,进而形成疖子。
孩子相较于成人,免疫力较低。当疲劳、睡眠不足或者营养不均衡时,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有些孩子挑食,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长疖子风险。
孩子指甲里藏着大量细菌,被蚊虫叮咬或感到瘙痒时搔抓,会将细菌带到破损皮肤上,进一步提高感染率。
孩子衣物过于粗糙、紧身,会对脖子、脸部皮肤造成摩擦。长时间摩擦会损伤皮肤,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属于纯阳之体,易内生热邪。要是孩子饮食不节制,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甘甜食物,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高云说,热毒蕴结在肌肤,就易引发疖子。另外,孩子外感暑湿之邪时,湿热之邪会与体内热毒相互搏结,让病情加重。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
“预防孩子长疖子,家长要做好多方面工作。”高云建议,要帮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天用温水给孩子洗脸、洗澡,特别是易出汗的脖子、腋窝等部位,要重点清洁。孩子玩耍后,及时用湿毛巾擦拭脸部和手部。要勤给孩子换衣物,选择柔软、透气的纯棉材质衣物,减少对皮肤刺激。
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也很关键。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还可让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体质。
家长要常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止孩子抓伤皮肤。当孩子皮肤瘙痒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比如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适量止痒药膏。要引导孩子不要用手搔抓皮肤,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方式,让孩子忘记不适。
给孩子挑选衣物时,要注重材质和舒适度。天气炎热时,要及时给孩子减衣,防止孩子出汗过多。
中医疗法应对疖子
“在饮食调理上,可适当给孩子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薏苡仁、苦瓜、冬瓜等。”高云介绍,可根据孩子体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儿推拿,比如清脾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等手法,有助于调节孩子脾胃功能,预防疖子发生。
对于早期未化脓的疖子,可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进行外敷。例如,将新鲜的马齿苋洗净后捣烂,敷在疖子上,用纱布固定,每天更换1至2次。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减轻疖子的红肿热痛症状。黄连打成粉,水调外敷效果也不错。也可使用成药金黄散,将其用醋或茶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金黄散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如果疖子症状较重,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苔黄腻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中药方剂。
高云提醒家长:“孩子长了疖子,不要过于惊慌。症状较轻时,可先尝试上述中医疗法进行处理。疖子持续不消退、红肿范围扩大、孩子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全媒体记者聂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