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凤仙:最好的亲密关系是双向成长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A08版:A08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伊茂林

聊斋名篇《凤仙》,以一段跨越人狐界限的爱情,书写了关于双向成长的动人篇章。

贪玩游荡的书生刘赤水,偶遇俏皮灵动的狐女凤仙,从最初的甜蜜相伴,到因家人偏见被迫分离,再到以铜镜为媒相互督促、共同成长,凤仙不仅用智慧和坚守唤醒刘赤水的上进心,助他金榜题名,更在这段关系中完成自我觉醒,从被动妥协走向主动掌控,成为亲密关系里独立自强的典范。

这场书生与狐女的真情成长记,跳出了传统奇幻爱情的套路,为如何在爱中成就彼此、坚守自我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思考,让凤仙成为《聊斋志异》中具有现实温度的经典女性形象。

故事:书生与狐女的真情成长记

很久以前,有个叫刘赤水的书生,年少聪慧,十五岁就进了府学。可惜父母早逝,他变得贪玩游荡,把学业抛到了脑后。

一天晚上,刘赤水被人叫去喝酒,走时忘了吹灭蜡烛。喝到一半才想起,他急忙往家赶。刚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有人小声说话,他趴在窗边一看,竟见一个少年抱着个漂亮姑娘躺在自己床上。

刘赤水住的地方挨着一处废弃宅院,平时常出怪事,他心里清楚这两人是狐仙,推门进去就呵斥:“这是我的床,你们咋在这里睡觉?”两人慌慌张张,抱着衣服光着身子就跑了,落下一条紫色绸裤。

一会儿,一个头发蓬乱的丫鬟从门缝钻了进来,跟刘赤水要绸裤。刘赤水不肯给,丫鬟笑着对他说:“我家大姑说,你若把裤子还给她,她就给你找个漂亮媳妇。”刘赤水问:“你家大姑是谁?”丫鬟回答:“我家大姑叫八仙,刚才跟她一起睡的是胡郎;二姑叫水仙,嫁给了丁官人;三姑叫凤仙,比两位姐姐还漂亮,你肯定喜欢。”听到这里,刘赤水心里美滋滋的,就把绸裤还给了丫鬟。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有两个壮汉用被子裹着一个姑娘走进刘赤水家,对他说:“给你送新娘来啦!”刘赤水近前一看,姑娘睡得正香,脸红扑扑的。原来,她就是凤仙。此后,两人经历了一系列误会和考验,最终朝夕相伴,感情很好。

有一次,八仙、水仙、凤仙姐妹各自带着丈夫回娘家,正值她们的父亲过生日。席间,丫鬟端着金盘送来了水果,没人认识这种水果。父亲说:“这叫田婆罗,是从国外进口的。”说着就抓了几颗递给女婿丁官人和胡郎。凤仙不高兴地对父亲说:“女婿还要分贫富区别对待吗?”这时,八仙接话说:“只有凤仙妹妹嫁了个穷书生。”凤仙听了更不高兴了,甩袖子走了。刘赤水也觉得很没面子,低着头离开了。走到半路,凤仙对刘赤水说:“你一个大男人,能不能争口气?”说着拿出一面铜镜递给刘赤水,说:“你想我的时候,就从书里找我,不然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说完,凤仙不见了。

刘赤水一看镜子,里面有凤仙的背影。他想起凤仙的嘱咐,开始闭门读书。有一天,他看见镜中凤仙的背影转了过来,笑盈盈的。过了一个多月,刘赤水读书的劲头减退,再看镜子,凤仙满是悲伤。又过了一天,凤仙又背过身去了。刘赤水这才明白,只要自己稍一懈怠,镜中的凤仙就会难过;只要认真读书,凤仙就会笑。他便把镜子挂在身边,像对着老师一样督促自己。这样过了两年,刘赤水终于考中举人。

解析:亲密关系的觉醒者

凤仙的所有行为,始终围绕成长这一核心逻辑展开,既推动伴侣成长,也实现自我成长。

最初与刘赤水相处时,凤仙便察觉刘赤水存在“游荡自废”的问题。她不满足于夜夜相会的甜蜜,而是以你空有才华,却不图上进提醒他;分别时赠的铜镜,并非简单的相思信物,而是意味着将情感陪伴与学业监督绑定,让刘赤水在思念中不敢懈怠。这种以爱为纽带倒逼成长的行为,是希望刘赤水能通过自身努力,打破穷书生的固有形象,实现个人价值,让两人的感情能摆脱外界偏见的束缚。

在推动刘赤水成长的同时,凤仙也在实现自我成长。她不仅是刘赤水的精神支柱,更是他的学业监督者。每当刘赤水懈怠时,她便以“镜中现身,厉色责之”的方式警醒他,用陪伴与督促推动爱人振作。此时,凤仙已从因爱而忧的脆弱者,转变为以爱为力量的推动者。于她而言,爱情不再是负担,而是成就对方的动力。

随着故事推进,凤仙应对外界困境的智慧和从容愈发明显,这份成长不仅体现在能力层面,更在于她对自我边界的坚守。当家人以偏见看待刘赤水,她假装另嫁他人,既避开了家人的纠缠,又为刘赤水赢得了专注苦读的时间。这种处理方式,让凤仙没有妥协于家人的偏见,而是以理性平衡了爱情、自我和亲情的关系,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

到了家人团聚的关键节点,凤仙的成长更是达到顶峰。面对家人复杂的目光,她不再是当初那个容易受委屈的少女,而是以从容平和的姿态接纳一切,既不追究过往的误解,也不炫耀自己的付出,更不依附于刘赤水,而是以独立的个体身份,与爱人并肩站在家人面前。她清晰地知晓,自己对刘赤水的爱,不是成就对方后便失去自我的牺牲,而是以爱为羽翼,与对方共同飞翔的清醒。她成就了刘赤水的功名,更在这个过程中守住了自己的尊严、智慧和价值。

凤仙的成长,本质上是一场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从最初将爱情视为外界认可的附属品,到后来将爱情当作实现自我和成就对方的桥梁,最终明白真正的亲密关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滋养。

启示: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凤仙与刘赤水的双向成长模式,对当代情侣、夫妻具有借鉴意义。故事提醒我们,亲密关系的核心不是找到完美的人,而是与对方一起成为更好的人。这种关系模式,既能让感情在成长中更稳固,也能让个体在爱中实现自我价值。

如今,尽管女性地位显著提升,但女生不用太拼、结婚就是第二次投胎等隐性成见仍未消失。有人因年龄焦虑匆忙进入不合适的婚姻,有人因家庭责任放弃职业理想,有人因他人评价压抑真实自我。凤仙不将婚姻作为人生的终点,而是将其视为共同成长的起点。她不因狐仙身份而自傲,也不因伴侣成就而自卑,她始终以独立个体的姿态参与生活。这种态度启示我们,真正的成长,是无论身处何种关系、何种境遇,都不丢失对自我的坚守。有爱人的勇气,更有爱自己的底气;有妥协的智慧,更有拒绝的底气。无论职场打拼还是家庭经营,女性都应像凤仙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自我,用实力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

凤仙对当代社会的另一层重要价值,在于矫正以标签论人、以功利待人的片面认知。凤仙的父亲因刘赤水贫寒而轻视他,八仙因他的落魄而调侃他,映射出封建社会以贫富论高低的功利心态。凤仙始终以人品、潜力看待刘赤水,坚信他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这种视角在当下仍具现实针对性。学历论、出身论、颜值论等功利认知并未消失。职场中,有人因非名校毕业被拒之门外;婚恋中,有人因家境普通被轻视;社交中,有人因身份不同被区别对待。这些偏见忽视了个体的成长潜力和内在品质,造成了人才浪费和人际关系异化。凤仙的选择提醒我们,评价一个人,不应只看他当下的境况,更应看他的本质和潜力。刘赤水虽初始落魄,却有成为优秀人才的天赋和知错能改的态度,这正是凤仙选择他的核心原因。

从亲密关系到女性成长再到社会认知,凤仙形象的现实意义,本质是对真诚、平等、成长等价值的坚守。她虽为古典文学中的狐仙,却映照出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价值追求,为我们如何更好地爱他人、爱自己,如何更好地看待世界,提供了一份来自传统文学的指引。最后,我们以这样的判词结束对凤仙的讲述:

紫绮遗阶凤影来,醉依书榻意初开。

寿筵直斥分贫富,别路亲持鉴影裁。

镜里眉弯催苦读,窗前灯烬伴寒斋。

终随桂榜酬前愿,不逐尘流韵自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