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桓台县索镇街道北辛村“邻聚厘”驿站,十几名老年人有说有笑地排队做体检。“我是隔壁社区的,来这里免费做彩超、心电图、测血压,很方便!”78岁的周庆臣说。
而在二楼会议室里,几个相邻社区的负责人正在讨论安装充电桩的位置和数量,最终敲定的方案兼顾了每个社区的需求。
这样和谐的场景,正是索镇街道推行跨社连片“三共双融”机制带来的新气象。这个曾经因社区交错、资源分散而治理困难的老城区,如今通过组织共建、事务共治、服务共享的创新实践,促进社区融合、居民融合,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从各自为政到轮值当家
作为桓台县的老城区,索镇街道曾面临典型的治理困境:9个社区犬牙交错,公共资源分散,相邻社区常因停车、物业管理等问题产生摩擦。
“去年年初,有个社区改造下水道,施工车辆把隔壁社区的消防通道堵了整整一天,居民很不满意,打爆了投诉电话。”索镇街道片区主任罗刚回忆说,那时候各社区都是“各扫门前雪”,遇到交叉地带的问题就互相推诿。
转机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索镇街道打破传统社区界限,将9个社区按地域相邻原则划分为4个片区,成立跨社连片社区联盟。联盟将相邻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党员、物业人员、业委会人员四类骨干力量重新编入网格,形成了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我们实行值班书记制度,由相关社区书记轮流担任联盟书记,每季度轮换一次。”正在轮值的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铎介绍,“这个机制打破了社区之间的行政壁垒,让相邻社区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在组织重构的同时,索镇街道还整合了近10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新建4个联盟服务驿站,构建起“中心—站—点”三级服务阵地。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原有阵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更在物理空间上打破了社区间的“围墙”。
议事厅里解“千家结”
“我要打投诉电话,你看那边楼上整天养鸡,弄得又脏又臭。”在最近一次片区联盟议事会上,锦秋社区的李大妈直言不讳。
听到李大妈反映的问题后,索镇街道新民社区联合少海街道锦秋社区到实地查看情况,确定是两个社区交界处某居民楼顶存在违规养鸡问题,导致异味扰民、屋顶渗水。掌握实际情况后,两个社区书记及时针对议题进行沟通,创新建立临时性“跨社区调解团”,整合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力量,经多次协调劝导,最终促成当事人自行清理家禽并修复屋顶。
“现在好多了,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有社区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感到很幸福。”李大妈笑着说。
现在,这样的联合议事场景在索镇街道已成为常态。片区联盟建立了“五议一备三公开”的议事协商机制,每月召开工作会议,邀请居民代表列席,就片区发展重点问题进行充分协商。通过“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推动各社区之间从“各自为战”转变为“需求共解”。
“以前容易扯皮的事,现在成了抢分任务。”建国村物业经理于宝和指着墙上的工作进度表说,上半年确定的15个攻坚项目中,充电桩安装、停车位划分、落水管改造等5个项目已提前完工。其中,针对炉姑北苑小区停车乱、大集摆摊影响停车引起的纠纷和投诉,索镇街道西镇社区和少海街道东城社区指导物业公司对停车位进行划定,并联合对大集摆摊人员进行清退,极大释放了公共区域。
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真正的治理升级,是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8月23日下午,在索镇街道西镇社区,街道宣传委员鲁莹莹指着正在排练节目的社区银发合唱团说。
这些曾为广场舞场地争执的叔叔阿姨们,如今自发排班管理联盟活动室。西镇社区、北辛村与少海街道东城社区还共同举办了多次趣味运动会,夹球跑、投壶、跳绳、踢毽子,分属不同镇域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同享欢乐,进一步加深了解,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共建。
今年以来,各社区服务共享的触角不断延伸。世纪阳光颐养中心为周边4个社区居民提供50个优惠床位;永安社区物业公司免费为相邻社区居民提供洗车服务;各社区联合举办睦邻集市、文艺汇演等活动100余场。
从组织重构到资源盘活,从机制创新到文化浸润,索镇街道跨社连片“三共两融”激活了治理满盘棋。这个老城区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书写出一份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全媒体记者赵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