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浓缩京城百态的生活长卷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A06版:A06       上一篇    下一篇

□王颖

当代作家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不愧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他把时间集中在1982年12月12日那天的12小时内,空间以钟鼓楼一带的四合院为背景,叙述了院内9家人的喜怒哀乐。以薛家小儿子婚礼为线索,叙述院内上到局长、下到工人9家人的日常生活。

看完全书,捋了一下,发现它的布局结构很新颖。看似随意,其实是精心设计。在《并非开头》和《不是结尾》篇中,都提到了钟鼓楼的位置。在《并非开头》篇末,刘心武就向读者交代了:“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端,屹立着古老的钟鼓楼。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青瓦。鼓楼胖,钟楼瘦。”最后在《不是结尾》篇末,又让读者回到了钟鼓楼位置:“钟鼓楼高高屹立在京城北面。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青瓦。”看似随意,实则与《并非开头》构成呼应。

通看全书,其中还有一个大伏笔,作者在第一卷中就制造了一个悬念:婚事帮厨人路喜纯单位发福利,为什么不要茶壶?在第五卷末,才借醉酒的卢宝森之嘴揭示出答案:路的母亲是妓女,父亲是妓院打杂的,妓院打杂的当时被称为“大茶壶”。在路喜纯的心里,“大茶壶”让他想起无法选择、不愿提起、刻意回避的身世。

看《钟鼓楼》,又像观一幅画,随着故事的发展,徐徐展开,一个个人物也随之出现在相关的画面上。刘心武让“操心人”薛大娘先出场为故事开头,引人看下去。他用了非常规的写法,把人物活动主要空间场景四合院放到书的后半部分来交代。

刘心武在《钟鼓楼》中,塑造了多个人物,每个都个性鲜明。面对新形势苦恼的京剧演员澹台智珠,她追求事业,重视家庭;机关医务室的大夫慕樱,她追求爱情,两次离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工程师詹丽颖,她是一个令人厌烦的热心人,特别是在接亲途中,把她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薛家知道她的性格,本没让她去接亲,只因京剧演员遇急事去不了,詹丽颖才不顾主家阻拦,擅自热心救场。结果大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按钟鼓楼一带的风俗,婚车中途是不能停的,而她却让车停下,不顾娘家七姑的抗议下了车,用自己的钱,买了一枚胸针回来,让新娘戴上。这确实是弥补了新娘穿搭不当的不足,让人转厌烦为欢喜,然后她再大大咧咧地说话,又让人感到不快。

刘心武在小说中,对人物刻画、细节运用都很娴熟。三个出身、经历不同的男人,荀兴旺(修鞋的,当过兵)、薛永全(售货员,做过喇嘛)、卢胜七(蹬三轮的,做过“硬乞”),在鑫园浴池遇到一起,洗澡后的他们除了在各自的体貌、气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在喝茶的过程中,也表现不同:“荀兴旺要了壶茶,就用浴池的茶叶,服务员来冲水时,他亲切而自然地和服务员搭话;薛永全也要了壶茶,也买的浴池的茶叶,但他只将茶袋封口撕开三分之一,倒入壶中一半茶叶,然后将纸袋折好,以备带回家中,当服务员冲水时,他欠身连道‘劳驾您哪’;卢胜七可大不一样了,他是自带茶叶,待人家茶都沏好了,他才拿出茶桶,高声催叫着服务员,让人家给他冲茶,人家来了,他从壶盖检查到壶嘴,挑了一大堆毛病。”这三个人物形象,在刘心武的笔下,把岁月留在他们身上的痕迹及性格特点在读者面前展现得一览无遗,刘心武的笔力功底在此窥斑见豹。

《钟鼓楼》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刘心武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北京城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