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琉璃光影里的文化洗礼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8版:A08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中讲解。

□公超

得知被安排讲解“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时,我的心弦为之一振。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讲解任务,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窑火、探寻艺术真谛的文化洗礼。

步入展厅的瞬间,仿佛踏入了流光溢彩的琉璃梦境。然而,当我深入研读展品资料后,一种庄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该如何讲述这千年不熄的炉火传奇?如何诠释吹制、灯工、内画等工艺背后凝聚的巧思?如何解读现代琉璃艺术品中灵动的艺术灵魂?

为此,我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琉璃文化溯源之旅。每每捧读《颜山杂记》,总被其中“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煅之,铜、铁、丹铅以变之”的记载所震撼。这短短数语道尽了琉璃制作的精髓:矿石为骨,硝石为魂,铜铁为韵,三者缺一不可。在古籍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古代匠人们围炉而立的身影,听到窑火中矿石熔化的细响。

为了真正读懂这门技艺,我深入探究“鸡油黄”的温润、“鸡肝石”的深邃、“松石绿”的清雅,每一种釉色背后都藏着匠人数十年的火候积累。在研习热成型工艺时,那些吹制时机的把握、塑形手法的轻重,无一不是以秒计算的精准艺术;而冷加工环节的雕琢研磨,则展现了另一种静水深流般的专注。最令我动容的是老匠人们面对熔炉时的那份专注,千度烈焰前,他们的眼神始终清明如初,手法始终稳健如山,这份炉火纯青的境界,正是我想传递给每位观众的精神瑰宝。

6月10日展览开幕当天,我有幸为欧阳夏丹老师讲解。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我的指引,时而为工艺细节会心微笑,时而为匠人巧思轻声赞叹。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国礼“海韵如意”前,她情不自禁俯身细赏,吟诵出“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的千古佳句。她深厚的艺术修养,让我对文化传播有了新的领悟。讲解结束后,欧阳夏丹老师即兴录制的观展分享,更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表达艺术课。

在国博工作的日子里,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此外,通过参与“国博讲堂”,张荣老师展现的皇家玻璃华美世界,薛吕教授梳理的博山琉璃发展脉络,都让我对这门古老工艺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也更深切体会到淄博在中国琉璃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展厅里,那件“岁岁平安”灯工琉璃葡萄前总是人头攒动,晶莹的果实覆盖着细腻的白霜,在灯光下流转着诱人光泽。墙上循环播放的纪录片中,匠人们在千度烈焰前挥汗如雨的影像,总让我想起博山老师傅的箴言:“琉璃要千度淬炼方成器,文化需代代坚守始传承。”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非遗传承的真谛,也让我明白:我们不仅是知识传播者,更是文明薪火的守护人。

每一件静卧展柜的琉璃珍品,都是泥土与烈焰共舞的艺术史诗,都凝结着匠人毕生的心血。作为这些珍宝的讲述者,我愿以声音为媒,传递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温度,让淄博琉璃的永恒魅力,在国博的殿堂里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