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民
人这一生,不知要在多少场合拍照。从最初的婴儿照,到父母怀中照,及至幼儿园、小学、中学,单位与社会。我们参与拍照的多角度多层次与多场合无以统计和规划。
只是有一点,因了身高,往往在拍照中多点环节。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父母领着我们去照相馆拍“全家福”,工作人员手中托着高低不等的小板凳,挨个拍拍我和弟弟,示意我们站上去,与哥哥姐姐保持大致相同的身高。
再后来,上学了,因个头矮,拍合影总会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两侧,形成习惯了,如今拍合影我总是前排靠边站。当然前排领导多的时候,我便往后站,不过依然是靠边站。
一个人的容颜与身高,脾性与特质,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所以有容颜差异,所以有高矮胖瘦……
人生出场既然如此,就得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接受这世上唯一的自己。
人与人之间相交,有精神与思想上的,也有语言与身体上的,更多的其实是意识与情感上的磨合。
人与人之间的情缘与爱恨可收藏起来,因为那可能是后天生成的;思想与意识可隐瞒得住,毕竟世界观不同;但彼此的相貌与身高是先天的,由父母基因决定,即使整容与修面也是自欺欺人。
其实,人与人的不同,既有容貌与身高的差异,亦有人品与脾性的不同,更有精神与思想的境界之分。
有道是“同一父母生的都不一样”,五指长短不一,方显正常。
因了身高的劣势,我从儿时拍照脚踩小板凳以提高身高到如今拍照习惯于靠边站,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对等的人与人照相站位,有时候可借它物提高身架,而大多数场合都是随机站位,在不是特别讲究身份的场合,参与拍照者往往都是依据自己的身段阶梯式地自觉站位。否则,必将被摄影师重点安排位置,方显整体合影效果。
人生无论何时,清楚自己的“站位”,方显不一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