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廷生
早就知道宋玉谋要出书的事,也从《淄博史志》《淄博晚报》及一些公众号上读过书中的某些篇章,觉得角度新颖、内容详实,很有味道。因此,前几天收到他新出的散文集《孝水乡情》后,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掩卷沉思,深感这是近年来描述淄博的人文景观、美食美味、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上乘之作,是我市近年来文化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是作者为生长于兹、眷恋挚爱的故乡热土所奉献的一曲深情赞歌。
《孝水乡情》全书分为《人文景观篇》《美食美味篇》和《家庭情感篇》三部分,收入文章63篇、图片135幅,共35万余字。《人文景观篇》对淄博的重要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进行了个性化的描述和介绍;《美食美味篇》将记忆中的美食美味用优美生动的文字呈现给读者,令人回味无穷,齿颊生香;《家庭情感篇》以身边亲人、生活物件为对象,表达了作者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怀。文中有我、文中有情,是该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也可以说是该书鲜明的艺术特色。
宋玉谋在书中写了许多淄博的“热点”乃至“网红”级的人文景观、自然景点、历史古迹、传说故事,在题材上似乎并不占有太大优势。我们以往也看到过许多此类的文章,有的内容上具体充实,但缺少文采和情趣;有的词藻华丽,描述生动,但又有些浮光掠影,缺乏厚重。因此,对于这些人们并不陌生的东西如何写出新意,写出让人眼睛一亮、心中一颤的带有作者鲜明个性的东西,实在是对写作者的一大考验。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宋玉谋显示出了厚实的功底和灵动的技巧,找到了具有自我特色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文中有我”。所谓“文中有我”,就是对于这些人们熟悉的内容事物,力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写出具有自我色彩的感受认识、叙述角度和价值评价。可以说,作者对每一处所要描写介绍的景观、事物,都没有停留于一次两次的参观游历、所见所闻,而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努力寻找出令自己怦然心动、眼前一亮的那个东西,确定好文章所要着力表达的“内核”。然后再紧紧围绕这个内核去广泛阅读查找资料,深入实地踏勘探究,多方求教弄清疑难,力求对所要表现描述的对象有比较全面清楚的了解认识。在此基础上,取舍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所以,读他的文章,既有着一般游记的游历介绍、生动描述、情感流露,又有着学术论文的扎实准确、严谨厚重、考证思辨,现状与历史、形象与哲思、大众共识与个人见解等较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显示出了文化散文的独特魅力。
所谓“文中有情”,是指文章中流淌着浓烈的个人情感,而这些情感既是驱动他去探究、描述这些景观、事件的内在动力,也是他对所写内容深切热爱、流连忘返的自然流露。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以情动人,是散文的命脉。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孝水乡情》一书汇集了我所写的关于家乡美景、美食和身边亲人、生活物件等纪实或情感文章,每一篇都凝聚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人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可谓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家庭情感篇》中的记叙父母、兄妹、妻儿、邻居等的相关文章,如《想念父亲打的锅饼》《母亲的酸辣菜》《母亲的嫁妆》《父亲的最后时光》《听父亲讲家事》等,感情真挚而浓烈,自不待言;就是一些看似写历史古迹、民间传说的文章,也都饱含着深厚情感。又如《杨寨塔》《粘粥罐的传说》《将军庙的故事》《皮狐精的传说》《金马村的来历》《董家灵泉公园》等文,在叙述解读家乡的文化景观、历史传说、村庄来历的同时,对家乡至真至纯的热爱之情弥漫于全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孝水乡情》是宣传淄博、宣传家乡的一本好书,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它、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