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或存在腹腔转移患者中,发生率相对较高,会引发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症状,还会干扰抗肿瘤治疗正常推进,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西医治疗:
快速缓解急症的关键手段
“肿瘤患者的肠梗阻与普通肠梗阻相比,病情更为复杂,病程更长,治疗难度更大。”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王雷介绍,肿瘤相关性肠梗阻,主要是由肿瘤本身或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等)所引发的肠道梗阻,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性梗阻。肿瘤直接对肠道产生压迫、侵犯,或腹腔内转移灶发生粘连,进而导致肠腔狭窄、堵塞。另一类是功能性梗阻。肿瘤会引发肠动力障碍,使肠道蠕动减弱,即便肠腔并未完全堵塞,患者也会出现排便排气困难情况。
西医治疗核心目标是缓解梗阻症状、纠正身体紊乱状态,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基础治疗方面,要求患者禁食禁水,以此减少肠道负担;通过胃肠减压,利用胃管吸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症状;进行静脉补液,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问题。
药物干预方面,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来减少胃肠液分泌,降低肠道内压力;采用解痉药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减轻患者腹痛症状;对于功能性梗阻患者,使用促动力药,帮助恢复肠道蠕动。
手术治疗方面,针对完全性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肠坏死风险的患者,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例如肠粘连松解术、肠造瘘术等。由于肿瘤患者身体状况通常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评估后再作决定。
中医治疗:
整体调理助力患者康复
中医治疗强调“通腑攻下、扶正祛邪”,常用治疗方法如下:中药内服是根据患者体质和具体病情进行辨证用药。对于气滞型患者,使用厚朴、枳实、大黄等药物来理气通腑;瘀阻型患者则加用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气虚型患者配伍黄芪、党参等补气扶正药物,避免过度攻伐损伤正气。
中医外治方法多样。灌肠疗法是将中药(如大承气汤)经肛门灌入肠道,直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穴位贴敷是在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贴敷中药膏,通过经络的作用调节肠道功能;针灸则是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位,缓解患者腹痛症状,促进肠动力恢复。
中西医结合:
优势互补实现增效减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非简单的西医+中医,而是根据患者病情阶段进行协同配合。”王雷介绍,在急症期,以西医基础治疗为主,快速控制症状,配合中药灌肠或穴位贴敷,增强肠道蠕动,缩短梗阻缓解时间。
进入缓解期后,在西医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药内服调理患者体质,改善肠动力。
到了康复期,则以中医调理为主,兼顾西医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有效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缩短胃肠减压时间,减少手术需求,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除了积极治疗,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护理。”王雷提醒,患者在饮食上应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养成少量多次饮水习惯,适当进行活动,比如散步,促进肠道蠕动;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肿瘤进展或腹腔转移情况,以便尽早干预。
(全媒体记者聂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