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大厅的电话铃声如常响起。一句“您好,淄博120”,开启的却是一场跨越4个小时牵动无数人心的生命救援。
“我腿受伤了,动不了了,需要救护车!”
电话中,呼救人仅提及“博山区某宿舍”便不愿多言,并且坚持要自己下楼接车。指挥中心调度员邢丽娟敏锐地察觉到异常,反复叮嘱“不要乱动,在家等待”。然而调度员的话音未落,电话已被挂断,听筒里“无人接通”的语音提示,成了最煎熬的背景音。
事态紧急,调度员迅速调派最近的博山区人民医院救护车出诊,并紧盯救护车的行驶轨迹。
没有明确的楼号,寻找过程变得非常艰难。急救人员根据唯一的信息“楼下接车”和“腿部受伤的女性”在小区内逐户走访、排查。调度员也在多方联系各种线索,并通过公安部门查询到该手机用户的模糊信息,但是这些线索在寻找过程中又被一一否定。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急救人员在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艰难寻找后,最终找到昏迷的病人。经过现场急救,病人恢复意识,所有参与救援的调度员、出诊医务人员和派出所民警都长舒了一口气。
这场历经4个小时和80个电话的救援,是调度员、急救人员、民警串联起来的生命安全“保障线”。
面对要素缺失的急救信息,指挥中心调度员和急救人员总是千方百计寻找线索,找到呼救人。在指挥中心来电档案里,曾有醉酒者吐字含糊报出错误地址,调度员通过地图核实每条道路,找到呼救人;也有呼救通话时,因环境嘈杂无法正常沟通,伤者仅报出一个乡镇名字便挂断电话且连续拒接,调度员联动多部门细密排查直至病人安全……
“120”是一条永不言弃的“生命线”,只要生命需要,他们总是在“接起电话”的那一刻选择全力以赴。
(全媒体记者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