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骑手变帮手 “源小新”成为“民情哨兵”

日期:08-08
字号:
版面:第A04版:A04       上一篇    下一篇

“源小新”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帮助社区老人送药。

8月5日上午10点,在沂源县历山街道居家城商圈的饿了么骑士驿站,站长孙永鑫正在为骑手开晨会。除了基础的安全教育宣讲,今天的“加餐”环节是陈成龙分享志愿服务故事。

“昨天晚上大雨,下班时发现积水漫到小腿肚,我跟孙队下班路过商圈,发现不少井盖被杂物堵了。我俩没多想,蹲在水里就上手扒,很快就通开了不少。”陈成龙话语里透着自豪。

站在队伍前的孙永鑫不仅是站点的负责人,更有个让他时刻记挂的身份——沂源县“源小新”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队长。2024年4月,沂源县委社会工作部挂牌成立。为了让穿梭在街巷里的新就业群体发挥独特作用,当年10月,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首支由外卖骑手、快递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凭着多年积累的服务口碑,孙永鑫被推选为队长。

也正因如此,驿站的常规会议有了“双重意义”:既要叮嘱大家注意戴好头盔、保证行车安全;更要提醒“路上看到啥不对劲的,别忘了咱是‘民情哨兵’”。在这里,安全宣讲与志愿故事分享常常无缝切换,骑手们的谋生路线,渐渐成了服务城市的“毛细血管”。

“我捡到手机那回,失主母亲拎着大西瓜上门时,我都感觉不好意思。”老骑手崔新跟记者介绍时,眼角带着笑。他是服务队成立时第一批报名的队员,前几天送餐到小区门口,看到一部手机躺在路牙石边,他把手机带在身边,直到失主母亲的电话打进来。“其实就是顺手的事,但看着人家着急变安心,就觉得这活儿除了送餐,还变得有意义。”

这样的“顺手事”,在“源小新”的故事簿里密密麻麻。今年6月刚入职的梁燕,同步加入志愿服务队。有一天,她骑车路过站点的公交站,看见一位腿脚不便的大爷在站牌下张望,问了才知大爷要去的地方正好在她送餐路线上。“我让大爷坐稳了,慢慢骑,很快把大爷送到了目的地。”梁燕回忆。

车轮转得快,关键时候还能帮上大忙。今年高考期间,孙永鑫送单时撞见个打不上车急得转圈的考生。孙永鑫对考生说:“上来!我熟悉路!”他拧动车把,专挑背街小巷钻,考生最终准时冲进考点的身影,让孙永鑫觉得比收到五星好评还踏实。

这些穿梭在街头的骑手,还是认真的监督员。在沂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官方微信上,“食安哨兵”链接是“源小新”的“岗哨”。“每名运营人员每天要对接50多家商户,每次去都会提醒他们注意后厨卫生。”陈成龙是平台运营管理员,对这事儿门清。

“发现操作台油腻、食材乱堆,小哥们拍张照就能上传,帮助我们执法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沂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王兵介绍,沂源县定期更新的食品安全“红黑榜”,拥有180多名志愿者的“源小新”是协助的主力。近期,中共山东省网约配送行业委员会发布通报,孙永鑫因协助落实“红黑榜”制度、为食品安全筑牢基层防线,成为全省受表扬的网约配送员之一。

从街头助人到后厨监督,“源小新”的脚步早已走进社区网格。“前段时间,4名网格员需要为1000多户居民发放预防高温安全手册,多亏了外卖小哥帮忙,一下子分担了一半活儿。”历山街道富源社区工作人员陈素娟告诉记者,今年春天,有个骑手路过小区,看见绿化带里冒火星,他赶紧打电话给社区,社区联系消防、物业及时赶到,很快将火扑灭,避免了一场事故。

这些散落在街巷里的暖心片段,串起的是一座城市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为了让这份温暖可持续,沂源县织起一张“保障网”:15分钟暖“新”服务圈里,50个驿站提供着热饭、充电的便利;“关爱+积分+荣誉+成长”激励机制,让服务时长能兑换体检、培训机会;“最美外卖骑手”的评选、“新新向善”救助基金的设立,更让骑手们觉得“这份工作有奔头,这份善意有回响”。

如今,沂源的街头总有“源小新”的身影穿梭。他们车筐里装着外卖,心里装着城市,车轮碾过的不只是谋生的路途,更是一条条通往温暖的轨迹。这支移动志愿者队伍正成为沂源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志愿行动从个体行为升华为城市风尚。

(全媒体记者董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