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银行发布关于新增、调整部分服务收费项目的公告,将调整DIY借记卡收费项目的优惠政策,此前免费的DIY卡面定制、卡号定制等服务将正式开始收费。调整后,DIY卡面定制费为每张100元,金属材质卡需每张另付388元;卡号定制则按位数分级,4位、5位、6位卡号每张分别收费88元、158元、238元。若客户选择卡面定制、金属材质、8位卡号定制的“顶配”组合,单卡花费将达996元。一时间,“在免费办理银行卡的时代,你愿意为了定制一张个性化银行卡花费上千元吗”引发热议。
记者注意到,银行卡定制并非银行最近才推出的新花样。2017年,兴业银行就推出了信用卡特殊设计收费项目,根据卡片主题、设计及配套制作工艺具体定价,单张卡的工本费最高可达3888元。2022年,交通银行也推出了“个性化照片借记卡”服务,申请人可以上传包括个人艺术照、全家福、宠物、风景等各种照片,生成定制卡面借记卡。卡面有横版竖版以及蓝黄红白四种卡片基础底色可选。同时,卡面最后6位数可由客户自选。
从收费标准来看,交通银行“个性化照片借记卡”工本费定价为每张100元;如需自选卡号,将额外收取100元费用。浦发银行也面向对银行卡卡面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推出了定制款借记卡服务,该行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卡片、卡面、随卡专属会员和权益等定制服务的产品。从收费标准来看,浦发银行定制款借记卡服务价格为10元至5000元不等,按协议约定收取。
目前,普通借记卡首发工本费多为每张卡5元至10元,普通信用卡工本费则在五元至几十元不等,部分银行也对部分借记卡、信用卡暂免工本费。对比来看,普通银行卡成本与定制银行卡相差悬殊。那么,人们为何选择定制银行卡?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持卡人晒出了自己在银行定制的银行卡面,有人将自己的结婚照或者是宠物照片定制成卡面,也有人选择把热门动漫IP、艺术画定制成卡面,还有人选择定制专属卡号,这其中,大多数为年轻人。
“这张卡面是我和男友的旅行合照,每次刷卡都像带着回忆出门。”30岁的林雪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着她的DIY信用卡,卡面印着她与男友在丽江拍摄的合影,边缘还刻有两人的纪念日。她坦言,选择定制卡不仅是为了实用,更看重其“情感载体”的意义——比起千篇一律的银行LOGO,个性化卡面让日常支付多了一份专属仪式感。
在市场从快速扩张阶段转入存量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银行卡业务已不再单纯追求发卡量增长,而是更注重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挖掘与客户体验升级。从“将就用”到“我定义”,DIY银行卡的流行,不仅是金融服务的一次创新,更折射出年轻一代对“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当一张小小的银行卡成为自我表达的窗口,金融消费也随之变得更有温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家银行推出DIY定制服务,反映出当前银行业在零售业务转型中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的趋势,银行更加注重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金融产品逐渐向场景化和体验式延伸,以更好满足客户情感价值与身份认同需求。不过,也提醒市民,在上传图片时需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涉及侵权、低俗内容;银行则需加强审核机制,在个性化与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
(全媒体记者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