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利息征税新规对老百姓有何影响?
日期:08-07
国债历来是风险偏好较低人群的投资工具,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及保守型家庭财富配置的首选。8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引发金融市场热议。
公告显示,自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对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包含在8月8日之后续发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针对这则公告,社交平台询问最多的问题是,相关部门为何针对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税?老百姓购买国债未来是否也要交税?
记者了解到,在国债发行初期为培育债券市场,我国对国债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到2016年“营改增”改革后,将免征营业税改为免征增值税,并将地方债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持有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纳入免税范围。
对于此次政策调整,《中国财经报》报道称,债券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恢复对其征收增值税,确保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总体一致、统一,既符合公平统一税收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举措,还为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创造了统一的税收政策环境。
老百姓购买国债未来是否也要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官网8月1日发布《关于自然人购买国债等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适用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执行口径》。该文件明确:根据财政部2023年第19号公告规定,截至2027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自然人购买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按照19号公告的规定适用相关增值税免税政策。
这也意味着老百姓购买上述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每月额度不超过10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则季度销售额超过30万元),将享受免征利息收入增值税优惠政策。该优惠政策执行期限截至2027年12月31日,未来政策是否延续有待观察。
有专家表示,债券投资以机构为主,个人投资债券规模很小,且个人投资者取得的利息收入还可适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不用交增值税。此次政策调整,普通投资者不会受到影响,对于高净值投资者,需关注额度管理,将大额投资分散至不同月份。
(全媒体记者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