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
我派驻的桓台县马桥镇小王村有一位大爷,名叫孙玉传,1947年出生,是一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个头不高,满头白发,年近八十岁依然精神矍铄。
派驻初期,我因工作繁忙,与孙大爷未曾深入交谈,偶尔碰面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直到一次集会,会场格外嘈杂,村支书还没开口,孙大爷便大声提醒:“先不说啦,准备开会。”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事后,我跟村支书提起这件事,他说:“孙大爷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好人,村里的事他都上心,样样都要带个好头。”
村支书还说,有一次村子开办长者食堂,因村小、家底薄,便发动群众捐款贴补经费。孙大爷第一个响应,一下子要捐500元。村干部考虑他的实际情况,多次婉拒,却始终劝不动,最后勉强收下300元。
2019年8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洪水泛滥,村子岌岌可危。村“两委”立即组织人员加强对周边河道的巡查,孙大爷又主动请缨,加入巡查队伍。还有一年,村里急需购买一批物资,可村集体经费紧张。孙大爷得知后,立刻将刚卖羊的钱送到村支书手上。村支书刚要推辞,他不容分说地放下钱,转头就走。
听村支书娓娓道来,我早已被孙大爷深深折服。孙大爷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如今他与老伴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简朴,但他心里总装着集体,热心为公,在捐款出力上从不计较,更不吝啬。孙大爷勤俭持家,养着十多只羊,每年能有不错的收入。他还买了小型碎草机,把割来的野草打碎晒干,当作家禽饲料出售,再添些收入。
在村里待久了,我亲身感受到了孙大爷为人处事的人格魅力。去年,村子发展光伏产业,拉来光伏板及相关设备,孙大爷就像看护自家东西一样,有事没事总过去看看,生怕碰坏了、弄丢了。见到安装光伏的工人,他总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施工时,还不时地交待工人把握标准,小心别毁坏老百姓的东西。
村子重新整修道路路面时,有时需要夜间作业,孙大爷总会亲自到施工现场,一直跟班至凌晨。他不时用手电筒照照路面,看看是否平整;对有些部位用脚踩踩,检查是否结实。这样的情景,怎不让人为之感动。
有段时间,我总想找孙大爷好好聊聊。一天,我敲开他家的门,孙大爷和大娘见是我,连忙招呼。我忙说:“大爷不用客气,我是来向您老学习的!”
孙大爷连连摆手:“你们年轻人有能力,我还得向你们好好学习呢!”
我试探着问:“孙大爷,听说您不怎么识字?”他接话道:“我确实不识字,一天学也没上过。”
他接着说:“原先那个年代,爹娘拉扯我们太不容易了。家里人口多,人人都要张口吃饭,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想多挣些工分,减轻家庭负担。所以村领导让干啥我就干啥,从来不挑不拣。”
还有一年,村领导说:“村子光秃秃的,夏天连棵遮阳的树都没有。要是在周边栽上树,既能遮阳,将来长成材后还能卖钱,增加集体收入。”可难题是没钱买树苗。孙大爷知道后,连夜到处找杨树枝,杨树枝插在地里能活。他整整忙了一夜,找来好多杨树枝。大家齐心协力,把树枝栽满了村子的边边角角。之后,孙大爷每天都去浇水、培土、护苗。多年后,这些树苗长成了大树,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孙大爷干活不惜力、工作不偷懒,大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还想再问问他过往的事迹,孙大爷却说:“真的没有了。我没啥文化,更谈不上有啥能力,就是实实在在给村子干点自己能做到的事!”
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