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这届年轻人 为何爱上中医药文化

日期:02-26
字号:
版面:第A14版:A14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前不久播出的中医药文化节目《少年中医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扁鹊脉学诊法”代表性传承人齐向华教授现场为参加节目的一位意大利留学生把脉,诊断出该学员存在咽炎、腹泻、右腿膝盖疼痛等身体问题,还判断出幼年时父母对其养育较为严格。既有生理诊断又有心理分析,这位意大利留学生震惊于“轻轻一摸”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连连赞叹“涨知识了”。

最近几年,中医诊断、中药采制、中医药养生等都深受年轻群体欢迎:去年在济南召开的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中医摊位火爆,年轻人排队体验把脉;办公桌上,养生茶饮代替了“续命快乐水”;潮牌店里,以《本草纲目》为灵感设计的卫衣成为爆款单品;景区里,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排队购买中药奶茶……几千年的中医药,正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叩开年轻人的心门。

年轻群体中为何兴起“中医药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医药又该如何继续出新出彩?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申公豹的代购药单”也意外走红,成为一些打工人的养生新指南。《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90后”消费人群中,高达97%的受访者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健康养生。那些生于“Z世代”的年轻人,一边加班、熬夜、点外卖,一边敷面膜、中药泡脚、推拿和拔罐,中医药养生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网友总结流行在“脆皮打工人”中的养生秘笈:早起先打一段八段锦,在保温杯里泡上枸杞;到公司后,再泡一壶养生茶,并趁工作间隙梳梳头拍拍背;午休时间,去新中式推拿店按摩“回血”;晚上回家,尽可能走楼梯,睡前再泡泡脚。

受年轻人养生需求的影响,近两年,各地的中医药市集肉眼可见多了起来。在中医药市集上,大家可以体验拔罐、刮痧、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品尝中药代茶饮、薏仁汤、中药糕点等,还可以学习如何辨识名贵药材、了解膏方熬制技巧……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及养生理念,让年轻人笑称“妈妈不在身边,要多听中医的话”。

一起流行起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医药产品,如古法酸梅汤、人参黄芪茶、菊花枸杞、山药健脾汤、中药咖啡等。一些医药企业还研发出了阿胶酸奶、阿胶奶茶、藿香可乐、阿胶龟苓膏等饮品零食;参苓白切鸡、参苓盐焗鸡和参苓鸡汤等药膳预制菜。

除此之外,一些契合年轻人的中医运动方式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在社交平台上,专业医师指导放松颈椎、膝关节,教八段锦、易筋经的视频颇受年轻人喜欢。

年轻人爱上中医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健康意识的提高,此外,也与当下整个社会重视中医药文化分不开。

追求“疗效”。对于久坐少动的职场人来说,颈椎病、腰椎不适等职业病几乎人人都有,想要治愈或者减轻症状,很多人首选找中医。“扎完针,头真的不疼了,脖子、肩膀都很舒服。”“推拿完,后背和腰舒服多了。”“喝了两周中药,手脚不那么凉了。”许多人在体验过中医诊治和理疗后,被中医彻底“圈粉”。

从针灸、推拿、拔火罐、三伏贴等中医特色项目,到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中医功法,再到黑芝麻丸、阿胶糕、即食花胶等中式滋补产品,当下年轻的“中医药粉”越来越多。

精神慰藉。很多年轻人热衷中医把脉,除了对“中医面前没有秘密”的好奇,还有对“被看见”与“被理解”的向往。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年轻人面临着诸多压力,导致不少人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在《少年中医说》里,齐向华教授为一位小伙把脉后,看出他“负面情绪多,且一直憋在心里”,现场拍着他的胸脯,教他“学会叹气”。

中医疗法特有的“整体观”原则,能融合医学、哲学、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指导人们对自己更温柔、更宽容,好好爱自己。这是中医养生背后,年轻人获得的精神慰藉。

养生分享。随着社交平台的兴起,内容分享变成了年轻人的常态。觉得某种养生方式不错或者某种养生饮品很好,在网络上分享给有相同爱好的网友,一旦火了,往往会通过网络快速在全国“出圈”。在某社交APP上,输入“中医养生”关键词,可以搜到100多个相关词条,其中“中医养生”词条有53.2亿浏览,1407.3万讨论,由此可见“中医养生”的魅力有多大。

中医药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折射出当代青年在快节奏生活中对健康、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深层需求。那么,如何让中医药文化“走”得更远?

传承好中医药文化。试想,如果中医不会把脉,不会开方,不再坚持中医思维,那么中医的传统将无以为继;如果道地药材不地道,中医又如何能妙手回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鼓励年轻人关注中医药,传承好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快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中医药主题的动漫、综艺、纪录片,比如动漫《中医故事》、综艺《国医少年志》、纪录片《本草流芳》等,这些作品有的将复杂、宏观的中医药文化转化为通俗、有趣的故事,有的采用真人秀的方式解读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有的生动展现本草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生命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这些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作品,吸引了年轻人更主动地去了解中医药知识。今后还需创新更多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它。

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破圈”。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外国运动员在中医药体验馆学习五禽戏;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不少外国运动员体验中医推拿、针灸和拔罐等疗法。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上,中医药的“身影”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很多外国政要、名流也是中医粉。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我国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以及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在主动学习中医药文化,像“洋中医”无名,这位说一口地道河南话的德国小伙,在中国学习中医已有十年,今年春节期间,他还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启“中医小课堂”,推介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不是简单的复古潮流,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预见,熨贴中国人心灵的中医药文化,未来必将释放出更大活力。

(据《山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