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防湿避寒养脾胃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第A06版:A06       上一篇    下一篇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2月18日,我国迎来雨水节气。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古人云:“雨水至,万物生。”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市政府三宿舍门诊部主治医师孙雁鸿介绍,雨水节气湿气盛行,容易出现肝旺,脾虚、多湿,故雨水节气调养要点在于“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

雨水: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启示

雨水节气,气温回升,降水增多,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这种湿润,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生命的滋养。然而,湿气过重也会成为身体的负担。中医认为,湿邪为“六淫”之一,易伤脾胃,阻滞气机,导致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问题。因此,雨水养生的核心,在于“祛湿”与“调脾”。

雨水节气的养生不仅仅是祛湿,它更是一种与自然共舞的智慧。春天的气息充满生机,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此时,养生不仅要顺应气候的变化,更要抓住春天的生机,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饮食:在清淡中寻找滋养

雨水节气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以免加重脾胃负担。但清淡并不意味着单调,而是要在简单中寻找滋养。比如,薏米、红豆、山药等食材,既能健脾祛湿,又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此外,雨水节气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辛温的食物,如葱、姜、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驱散体内的寒气,还能促进阳气的升发。但需要注意的是,辛温食物不宜过量,以免伤阴。

值得一提的是,雨水节气的饮食还应注重“时令”。春天的野菜,如荠菜、蒲公英、马兰头等,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正是雨水养生的最佳选择。

起居:在动静之间找到平衡

雨水节气的起居,既要顺应阳气的升发,又要避免湿气的侵袭。早睡早起是基本原则,早起有助于阳气的升发,而早睡则能养阴护阳。此外,雨水节气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在室内环境方面,雨水节气湿气较重,应保持通风,避免湿气积聚。可以在室内放置一些吸湿的物品,如竹炭、干燥剂等,或者使用除湿机,保持空气干燥。

然而,雨水节气的起居养生不仅仅是外在的调整,更是一种内在的平衡。春天的气息充满活力,但也容易让人感到浮躁。因此,在起居中融入一些静心的活动,如冥想、阅读、听音乐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运动:在舒展中唤醒生机

雨水节气,万物复苏,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春天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而应以舒展为主。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能调节气血,非常适合雨水节气。

此外,散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细雨中漫步,感受春天的气息,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但需要注意的是,雨水节气湿气较重,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汗水,穿上保暖衣物,防止寒邪侵袭。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释放。在春天的气息中,通过运动唤醒身体的生机,感受自然的律动,这是一种与自然共舞的体验。

情志:在春的气息中滋养心灵

雨水节气,万物萌动,人的情绪也容易随之波动。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因此,雨水节气的情志养生,应以疏肝解郁为主。

保持心情愉悦是情志养生的关键。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听音乐、赏花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此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写作、园艺等,都能帮助我们在春天的气息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然而,情志养生不仅仅是外在的调节,更是一种内在的修炼。在春天的生机中,学会与自己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养生智慧。

雨水养生的哲学:与自然共舞

雨水养生,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与自然共舞的哲学。春天的气息充满生机,但也充满变化。如何在变化中找到平衡,如何在生机中滋养身心,这是雨水养生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古人云:“天人合一。”雨水养生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通过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调节,我们不仅能够顺应自然的变化,更能在自然的律动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雨水节气,是春天的序曲,也是生命的序曲。在这个时节,让我们与自然共舞,感受春天的气息,滋养身心,迎接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春天。

(全媒体记者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