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它象征着春季进一步深入,气温逐渐回升,冰雪开始消融,降水日益增多。此时,中国北方地区尚未完全显露春天的气息,而南方大多数地方已是春意盎然,呈现出一片早春的美景。
从自然现象来看,雨水时节展现出独特的物候特征。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在这个时期,水面冰块消融、水獭开始捕鱼、大雁从南方飞返北方、草木也悄然抽出嫩芽。在南方,细雨如织,田野里油菜花竞相绽放。北方的积雪渐渐融化,麦苗开始返青,大地缓缓苏醒。
雨水节气对农事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在长江流域,冬小麦和油菜普遍进入返青期,迎来最佳春灌时机,农民们忙于浇水、施肥、除草。中原地区则正值投放鱼种、鱼苗的好时节。在北方,农民们仔细检查麦苗生长情况,及时浇水施肥。南方的水稻种植也开始进入准备阶段,农民平整稻田,施足基肥。
雨水,作为春天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意义。正如唐代诗人韩愈所描绘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水节气的降临,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它不仅滋润着大地,带来农事的繁忙,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自然的韵律,迎接美好的未来。
雨水节气来临,大地仿佛从沉睡中渐渐苏醒。淄博人民公园里,暗香浮动的蜡梅还在枝头散发着最后的芬芳,而柳绿已悄然爬上枝头,让晨练的市民们感受到了早春那欢欣勃发的气息。“东风解冻,散而为雨。”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降水也开始增多,雨水节气便由此得名。此时,大自然仿佛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唤醒,万物都在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
此外,与雨水节气相关的习俗与养生文化也备受瞩目。在一些地方,流行着雨水节气回娘家的习俗,女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表达感恩与思念之情。在养生方面,专家提醒:雨水时节北方气温变化较大,乍暖还寒,要注意“春捂”,锻炼不宜过早。老年人和儿童更应防范春寒伤身及流行感冒。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山药、茯苓、百合等甘味食品,还可搭配其他食材煮粥,如胡萝卜南瓜粥等。运动方面,选择太极、五禽戏等缓慢柔和的运动较为适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的到来,为淄博带来了勃勃生机与希望。它滋润着大地,也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让淄博这座城市在春天的旋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全媒体记者杨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