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雄姿英发闹元宵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第A04版:A04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李倩 通讯员 齐心

舞狮贺新春,欢乐闹元宵,一场早已融入当地百姓生活的舞狮盛宴,是临淄区敬仲镇徐家圈村最具传统特色的春节文化活动之一。

春节前后,徐延年老先生和他带领的状元府舞狮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人们在追着非遗过大年的浓浓年味中,又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状元府舞狮”的独特魅力,领略“江北第一狮”的雄姿风采。

提起徐延年,当地人都知道,他是徐家圈村“江北第一狮”制狮、舞狮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舞狮队领头人,行话叫“引狮郎”,他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本领自称一家,武、舞结合,技艺高超。引狮时,躲、闪、腾、挪;逗狮时,扑、跌、翻、滚;动作娴熟连贯,深受四方百姓赞誉。

徐延年的先祖徐华清,是清嘉庆年间武状元,任福建省陆路提督时,提督府设有专门舞狮队,便派出专人将舞狮技巧传入故乡。受武状元的影响,徐家圈村村民农闲时节常以舞狮为乐,发展传承至今。

状元府舞狮融合了南北舞狮之长,可舞出“十朵绣球”、“四狮腾跃”、“高台对舞”、“爬梯板”、“过河”等多种花样,翻滚跳跃,腾挪有序,惊中有险,险中有惊,舞狮本领传承至今,兴盛不衰,深受各界喜爱,因此有了“江北第一狮”的美誉。

据徐延年介绍,状元府狮头的制作特点是造型逼真,制作狮头有三十二道工序,从制胎、上泥、出胎,到割开、缝合,再到表面上色、画描、装配等工序繁杂。其中最难的工序就是制胎,形成狮头轮廓。“泥胎做好以后,再往泥胎上糊纸,糊纸时,要一层一层糊,第一层干透再糊第二层。这样糊出的狮头不干裂,更结实、更好看。狮头部位不同,所用纸张不同,所以有糊宣纸和糊草纸之分。狮头糊好,要给狮头上色、画脸、装配。一个合格的狮头,重量不得超出30斤,往往需要几个能工巧匠合作,花费大半年的工夫才能完成。”徐延年说道。

狮头和狮衣的制作还有雌雄之分。雌狮狮头偏圆偏大,头顶髭毛蓬起,额脸成大红色,狮衣披金黄色毛发,突显柔韧强壮;雄狮则狮头略小于雌狮,头顶的鬃毛浓密顺滑,额脸成深绿色,狮皮披青绿色毛发,突显其凶猛威武。

按照以往惯例,每年的正月初五,是舞狮队新春开始表演之日,也是为各村巡演和闹元宵做彩排,更是领头人为狮子点睛之时。

八点整,聚将鼓起,点睛仪式开始。舞狮人高擎起狮头,装扮齐整的徐延年,健步登上舞狮台,提笔挥毫,饱蘸香墨,为狮子点睛。他说:“点睛,为的是让狮子有眼光,有灵气,与舞狮人心意相通,给舞狮人更大的安全感。画狮点睛还可以呈现光明和吉祥,给老百姓带来好运和幸福。”

点睛完成,锣鼓声起,舞狮成对出场。配乐沿用状元府内欢庆、迎送使用的鼓曲,有“八步路穗子”、“青龙过江”、“玉狮子”等传统曲目。英姿飒爽的舞狮人,根据锣鼓点的快慢轻重,做出翘首、摆尾、低顾、匍匐等动作,活力四射,花样繁多,把中华舞狮文化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状元府舞狮”之非遗技艺,得到淋漓尽致的传承、发扬和赓续。

状元府舞狮最引人注目的看点之一,就是生小狮子。幼狮,一般是由一个小孩戴着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生小狮子又分真生和假生两种形式。假生的雌狮,在表演时一定要做出孕狮将要临盆分娩的模样,围着场地不停地转圈,特意展示出身体的笨重,动作的笨拙,以迷惑观众。真生的雌狮反倒是身体灵活,动作轻松顺滑。几套连贯动作舞下来,到了真正要生幼狮的环节,观众的视线和情绪还集中在转圈圈的雌狮身上,场地中间的雌狮已经双膝跪倒,小狮子便一骨碌从狮衣底下翻滚出来了,给观众带来惊喜。

徐延年说:“生小狮子时给人很神秘的感觉,同时有添丁进口、喜庆吉祥的寓意。”他还说,自己活了八十五岁,还没见过哪一家舞狮队,有这样“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生幼狮的独门绝技。

20世纪60年代初,徐家圈村村民都以参加舞狮队为荣,徐延年也不例外。他中学毕业后进入舞狮队,领头人发现他天赋异秉,训练刻苦,组织协调能力突出,就开始重点培养他做“引狮郎”。他凭着对舞狮文化的执着追求和热爱,逐渐成长为舞狮队第三代领头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徐延年因高龄不能再蹦蹦跳跳地出场舞狮,但他仍发挥余热,言传身教狮队后辈。

如今,作为新一代舞狮人,徐进之接过舞狮队接力棒,传承舞狮技艺,让“状元府舞狮”这张非遗名片叫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