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戏韵柴家疃

日期:02-06
字号:
版面:第A10版:A10       上一篇    下一篇

AI制图

□齐心

在我的家乡临淄,颇富盛名的戏曲艺术团体之一就是“柴家疃梨园戏社”。

据《柴家疃戏剧艺术谱》记载:该戏社于1948年成立,从1949年春节剧团正式开演至今,已有75年历史。75年间,一到农闲时节,排戏、演戏成了柴家疃村最靓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村里人人以能当演员、参加演出为荣。临淄戏剧曲艺家协会凤凰分会于2023年设立,组建了领导班子,使戏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农闲时节,柴家疃梨园戏社按照惯例,排练演出了一系列传统剧目。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新青年回乡创业热潮的不断掀起,不少热爱戏曲的年轻人加入协会,为戏曲团体注入了新鲜血液,演出阵容空前强大,实力更加不凡。

今年春节前,剧社展演的主要艺术形式是京剧和吕剧。演员们以中、青年演员为主,老演员为辅,呈现出传帮带的特点。他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以传播、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己任,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美艺术完美融合,在当地影响深远。

腊八节这天,戏韵柴家疃的乡村戏曲展演正式拉开帷幕。

开场戏是经典名剧《闹天宫》,即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猴戏”。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响起,武生中的佼佼者王先生饰演的美猴王,威风凛凛地出场了。只见他头戴紫金盔,盔上插了一对长长的雉鸡翎,身穿黄色蟒袍,腰围玉带,脚踏旋纹黄色厚底靴,手拿如意金箍棒,一招一式,翻腾跳跃,尽显美猴王十足的豪迈气概。

美猴王的脸谱勾画着结构简练的“倒摘桃”,线条色彩以金色和银色为主,象征着神圣和威严;一双火眼金睛,透露出角色独特的个性,体现出美猴王的智慧和英勇;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的神奇本领,精彩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美猴王带领着一群全身披挂赭黄色云肩、挎子、挎衣的猴兵猴将,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躲闪腾挪,一举一动,无一不透露出大武生的真功夫,引来观众的喝彩连连。

腊月二十三,我国北方的小年,就该唱传统意义上的封箱戏了。所谓封箱戏,顾名思义,就是每逢农历年末,戏班要唱封箱休息前的最后一场戏。

今年的封箱戏是王先生和刘女士一对夫妻档,演出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其中最有看点的是《坐宫》一折。《坐宫》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剧目之一,旦角唱腔婉转动听,老生唱腔铿锵有力,令人百听不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年,也是腊月二十三,戏班子唱封箱大戏时,我的老师景甫先生和师娘夫妻唱《坐宫》的情景。景甫先生是临淄区的优秀教师,也是知名的戏曲研究学者,主攻老生,且擅长操琴。老生专习马连良先生的“马派”声腔;操琴专攻马派最佳琴师李慕良先生风格。兴致所到,景甫先生经常自己操琴自己演唱。有时候是老师操琴,师娘唱。师娘在家耕地种田,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和睦乡邻,是四围两庄的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好女人、好儿媳。他们夫妇,舞台上恩爱夫妻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深受乡亲们称赞。

每一个艺术门类,每一个艺术行当,都有它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在戏剧界有句老话说得好,“无丑不成戏”。丑角在戏中是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柴家疃戏社也不例外,最出彩、也最受当地人喜爱的当属京剧里的“丑角”行当。丑角,在京剧舞台上表现方法虽然古朴,但它直观、简洁,也可以说“丑角”演的是一种“喜剧”。我就特别喜欢丑角。

这次的折子戏是文武丑。丑角上台来,会让人觉得特别逗,《游街》中武大郎穿街走巷叫卖烧饼的矮子功真见功夫;《活捉》中的甩发功,集中展现出好色之徒张文远的猥琐像;《顶灯》中的两条板凳、一盏灯,道具极简,功力极深。武丑俗称“开口跳”,例如《时迁盗甲》《时迁偷鸡》《三盗九龙杯》等的盗戏,打翻跌倒功夫就很有看头。舞台上用两张桌子垒成高台,上头立把椅子,武丑瞬间攀上椅子,顺势来一倒立,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翻下,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惊险非常,震撼人心。

每一位丑角的唱腔、功底无一不让人惊叹。一出戏演下来,台下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人们看热闹之余,是去琢磨、去思考。

现代吕剧《俩儿媳》,是社长德建先生自编自导的一出现代戏。故事讲述的是:婆婆过生日,两个儿子都在部队服役,不能亲自回家给老人过生日,儿媳们就早早买了礼物、包了红包,来到婆婆家中,切蛋糕、包饺子,替丈夫尽孝道的感人故事,颂扬了敬老、爱老的美德和风尚。

琴韵起,粉墨登场;锣鼓收,帷幕落下。一场场精彩的演出,给乡亲们带来一次次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展演的每一出戏曲,不仅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与情感,更激发了乡亲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对和美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