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艺术典藏到当代文化创新,从丹青之境到匠作之美,随着“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春节期间走进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感受新春浓浓的文化气息。
市民吴曦就是个“博物馆控”,每到一个地方必打卡当地博物馆。大年初五,她和两个孩子一起去了济南,先后打卡了山东美术馆和山东博物馆。
“如今,春节被赋予了各种新的定义、习惯和仪式感,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走出家门,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吴曦介绍说,一进入山东美术馆,就像闯入智能时代的“异世界”,造型各异的机械装置、环环相扣的板块设定、五花八门的互动体验、脑洞大开的艺术想象,可以从唯美古风秒切赛博朋克,分分钟刷新审美认知:原来艺术可以这么玩?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二楼展厅,有一只巨型“招财猫”。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眼萌猫呲着牙,可爱又离奇。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在《妄想代理人》装置艺术中展现,还有“把子肉”招牌让人会心一笑,不仅感叹:人类想象真的是无极限!
“踏入山东博物馆,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包围。从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兽形壶,到商代的亚醜钺,再到精美绝伦的鲁国大玉璧,在这里像是跨越时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吴曦对记者说。
据她介绍,自己和孩子最喜欢的文物就是亚醜钺。亚醜钺是商代的一件青铜器,在古代,“钺”也是一种斧形的武器。青绿的色调、饱满的牙齿、炯炯有神的大眼珠,再加上幽默迷人的“微笑脸”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在山东博物馆大厅抬眼望去,你会看到穹顶中央镶嵌着一个直径约20米的墨绿色仿玉璧,它的原型就是山东博物馆的鲁国大玉璧。”吴曦向记者介绍,这件战国时期的玉璧呈青碧色,玉质晶莹温润。纹饰设计繁复精美,布局紧凑匀称,充满艺术美感。
此外,新石器时代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商代的甲骨文、清代郑燮的《双松图轴》都是难得一见的瑰宝。
品年味,鉴历史,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让游客在博物馆的方寸之地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全媒体记者许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