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又到了张香菊一年当中最忙的季节,“这些天订货的短信和电话没断过,吃了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虽然现在甜品糕点花样众多,但搭岭年糕仍是人们过年必备的年货。”
1月17日,记者在临淄区金山镇搭岭村长岭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见到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岭年糕第四代传承人张香菊。年糕作为寓意吉祥的传统民俗食物,是家家户户欢度春节、走亲访友必备的美食,饱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年糕制作车间内,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磨粉、和面、切段、攥糕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月12日,来自金山镇的20余名小学生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他们好奇地围在工人师傅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个制作步骤,听着师傅们讲解搭岭年糕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收获颇丰。
“卖年糕咯,又香又甜的年糕嘞”,临近春节,这叫卖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唤醒了人们记忆深处对年的期盼。此刻,年味就从这一块块金灿灿的年糕弥漫开来。
张香菊告诉记者,搭岭年糕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上百年前,传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造城池,伍子胥临死前设下“积粮防饥”之计,后人为纪念他,便养成了逢年过节蒸年糕的习惯。
2014年,张香菊成立了长岭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俺家的年糕,首先是黄,再就是黏,第三个特点就是香,还有甜、筋道……”优质的黍米搭配红枣和山泉水,再用当地山上的槲树叶做箅子,蒸出来的年糕色泽黄润,清香怡人,口感黏、香、甜,筋道十足。黄灿灿、热腾腾、刚出锅的年糕香气袭人,张香菊一边拿筷子将软糯的年糕轻轻拉起,一边介绍其特点。
“年糕寓意好,年年高升步步高升,走亲访友都愿意使用年糕。”又软又糯的搭岭年糕,清香四溢,远近闻名。如今,搭岭年糕不仅畅销淄博本地,还远销青岛、威海等地,让更多的人们品尝到了这一传统美食。
据了解,根据订单量的变化,现在搭岭年糕每天的产量在200公斤到500公斤不等,“最忙的时候有10个工人同时制作,不忙的时候4、5个人,由于不添加防腐剂,搭岭年糕销售期短,纯手工成型也限制了产量,春节前后销量在十几万元。”张香菊介绍说。
搭岭村这几年除了年糕产业的发展,还积极拓展其他特色农产品经济,如小米、油杏、蜜薯、脆桃等。搭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强介绍说,村里借助四面环山的地理优势以及独有的“响墙”古村落遗迹,对村容村貌进行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春节家家户户团圆之时,风味各异、特色十足的美味佳肴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对于搭岭村的张香菊和众多乡亲们而言,年糕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这份对年糕的深厚情感,恰似一缕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的悠悠乡愁,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变迁,始终未曾改变。
(全媒体记者汤继文 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