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淄博120电话抢回100个危急生命

日期:01-21
字号:
版面:第A03版:A03       上一篇    下一篇

急救,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自2020年以来,100个危重病人在120急救电话的专业指导下重获新生。

淄博市开展120急救电话指导抢救模式,专业调度人员通过电话对患者家属或现场人员进行实时指导,提升急救效率,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120电话急救 市民的生命热线

1月4日20时,“老人突然晕倒了,怎么办,快救救他……”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赵阳阳迅速接警后,一个哭求的声音在电话中响起,报警人称,老人71岁,住在临淄区某花园,突然因心脏不适晕倒。问明报警人基础情况,赵阳阳立即调派了淄博市市立医院的救护车前往现场。紧接着,她回拨了家属的电话,展开了一场紧张有序的远程急救指导。

“请您保持冷静,我将指导您进行心肺复苏。”赵阳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她通过电波传递着专业的急救知识,迅速指挥报警人实施正确的胸外按压操作,“把你一只手的手掌根部放在他的胸骨上,也就是两个乳头连线的正中间,1、2、3、4……”在她清晰准确的指导下,现场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施救。

在通话过程中,赵阳阳的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明了,她的指导为老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时08分,救护车准时到达,医护人员迅速接过救援的接力棒,继续对老人进行抢救。20时16分,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20时21分,老人心跳最终恢复自主活动。自此,自淄博120开展电话指导急救以来,抢回100个危急生命。

这只是院前急救无数次生死救援中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心动魄电话指导急救。

2024年7月1日,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一男子晕倒且面色发紫。她一边安抚报警人情绪,一边快速询问关键信息,并电话线上指导报警人实施胸外按压。救护车抵达后,急救人员迅速接手抢救,并展开胸外按压、电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最终患者恢复健康。患者给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送来了锦旗,他激动地说:“是电话指导急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面印有“白衣圣手挽生死,幕后英雄120”的锦旗是对所有坚守在院前医疗急救最前线调度员的最好赞誉。

接听即救治 急救没有空窗期

接听即救治,急救没有空窗期。

120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热线,每一次的急救任务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心搏骤停后4分钟内,得到高质量心肺复苏者,被救活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因此,这最初的4分钟,被誉为生命的黄金抢救时间。

为了赢得一次次生死较量的战斗,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即时推出了电话指导抢救模式,将急救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当市民拨打120求助时,调度员在迅速调派救护车的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电话给予专业且及时的急救指导。这种“边通话、边指导、边救援”的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急救响应时间,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为了不断提升急救效率,提高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接听即救治”,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组织120急救人员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通过设置“生命之星”指挥调度风采榜,加入月度之星、年度之星考核,鼓励调度员使用电话指导。仅去年6月份,指挥中心调度员成功通过电话指导抢救了8例急危重症患者,展现了淄博急救的高效与专业。

急救地图 危急救治更精准

如果说医疗线上远程指导实现了“急救从接听电话开始”,那么上线急救志愿者地图,将指挥调度地图与急救志愿者资源结合,依托信息化手段解决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空窗问题;上线视频指导功能,让急救指导更加精准;实现对呼救者位置的精准定位,缩短调度员与呼救人的沟通时间,提升调度效率;开发无障碍呼救功能,搭建残联人士生命救援绿色通道等举措则是指挥中心数智调度内涵再拓延。结合全市2000余台AED设备搭建的AED地图,更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淄博实践的有效医疗保障。

为调度员精准掌握全市地理地形信息,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多措并举,努力确保指挥调度员“活地图”数据库始终处于最新状态,每年雷打不动地组织地理地形实地考察、调度员手工绘制地图,让“地图库”动态调整成为常态。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耿玲表示,中心将矢志不渝秉持“生命至上”宗旨,做好急救接力赛的第一棒,全力守护全市人民生命安全。

据统计,2024年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共受理呼救电话25万余次,急救派车9.6万余次,救治患者9.1万人次,电话指导3.3万人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急救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的温暖和希望。在这条生命线上,他们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城市的英雄。

(全媒体记者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