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一枝白莲藕 殷殷爱民情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A07       上一篇    下一篇

▲市财政局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在向种植户了解白莲藕生产情况。

▲种植户在采收白莲藕。

去泥、洗净、真空包装、装箱……1月13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的桓台县荷缘家庭农场时,农场的负责人宋涛元正和在此务工的几位村民忙着整理刚刚采收的白莲藕。

“今天共采收了2980斤白莲藕,今晚就要给济南的大型超市发货。”望着眼前堆积的一袋袋白莲藕,宋涛元说,现在白莲藕的市场销售价格到了每公斤10元,根本就不愁卖。

荷缘家庭农场经营的藕田面积已经达到了580亩,每亩地的承包费1200元。仅每年6月至次年4月的采藕周期内,每个踩藕工每天的工资就要500元。

从事白莲藕规模化种植,有没有风险?宋涛元笑着说,风险当然有,但他不怕。因为他种植的白莲藕入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白莲藕”种植保险。

缘起

说起这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白莲藕”种植保险,宋涛元说,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白莲藕是桓台县马踏湖一带的特产,因所开的莲花是白色,被称为“马踏湖白莲藕”。白莲藕肉质脆嫩鲜白,藕丝少且细,纤维少、品质高,是藕中的佼佼者。2016年3月,原农业部批准对“马踏湖白莲藕”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作为一个生长在马踏湖畔的人,宋涛元已经种植了10年的白莲藕。但这10年里,白莲藕带给他的,并不全是喜悦。

2018年9月,一场百年未遇的强冰雹灾害,使藕田里的白莲藕被砸得只剩下了杆,藕苗都没能留下来。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肆虐,使我市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种植的白莲藕两年绝产,这样的经历使宋涛元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风险有着痛心的认知。

2021年6月,当市、县财政及农业农村部门和中华财险淄博中心支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调研小麦、玉米作物种植保险赔付情况时,尝到了农业保险“甜头”的宋涛元突发奇想地问道:“能不能给我的白莲藕也上个保险?”

首创

让宋涛元没想到的是,他随口问的一句话,却让调研组的人记在了心上,也催生了我省首个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标的物的险种。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中央、省、市对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均作出了部署安排。我市也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探索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民有所呼,即有所应。市、县财政部门和中华财险淄博中心支公司迅速开始了调研和对上政策争取工作。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对上争取,在借鉴前期推出的“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期货”等特色险种的基础上,2023年3月,中华财险淄博中心支公司创新推出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白莲藕”种植保险。当年,宋涛元等24户白莲藕种植户的白莲藕入了保险。

这是我市唯一入选山东省首创险种的政策性保险产品。

让宋涛元没想到的是,白莲藕种植保险,种植户只需承担20%的保险费用,剩余部分由财政承担,省、市级资金按照相应奖补政策予以补贴。

“我这500多亩藕田,保险费全部自己拿的话,需要23万多元,不是个小数目,压力太大了。”1月13日,宋涛元指着眼前连成片的藕田,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政府承担了大部分保费,真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而让宋涛元更没想到的,是保险条款中关于保险责任的约定。除了暴雨、洪水和风灾、雹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外,因病虫害产生的灾害,也在保险赔付的范围之内。

这意味着,一直困扰着白莲藕种植户的蓟马虫病,一旦产生一定规模的灾害,中华财险淄博中心支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赔付。

“这个病虫害很难根治。”宋涛元说,几乎每个种植户的藕田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受灾。“这个白莲藕种植保险的产品设计,真是想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此言非虚。2023年,宋涛元入保的500多亩白莲藕因蓟马虫病虫害受灾,获赔10.92万元。2024年,宋涛元的白莲藕又因蓟马虫病虫害受灾,获赔9.41万元。

传承

1月13日傍晚,在桓台县起凤镇下吴村,夕阳的余晖撒在藕田上,使刚刚收获过的藕田的冰面上多了层梦幻般的金色。68岁的田秀泽望着光影中的残荷,看似平静的表情中却蕴含着深情。

作为我市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踩藕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田秀泽家里已多代人种植白莲藕。在他的眼里,白莲藕,也代表着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的代代传承及其背后特有的文化内涵。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什么特性?简单地说,“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就是“两老”产品,即“老天爷+老祖宗”的产品。这主要是从“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形成条件和历史传承两个方面来理解的。

一方面,“老天爷”可以理解为天然环境、自然因素,实际上指的是产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土、气等,影响和决定着产品的独特品质。这种自然条件的赋予,就像“老天爷”的恩赐一样,使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另一方面,“老祖宗”代表着人文因素,指的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形成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传承,即生产方式方法、加工工艺的传承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这些因素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核心元素。

马踏湖白莲藕种植技术经过了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品牌价值。这种人文因素的不断累积,如同“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使白莲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保险作为一种现代金融工具,在为种植户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在白莲藕种植的标准化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使白莲藕作为一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品质上有了更好的保证和传承。

根据白莲藕种植保险的条款,经政府部门备案的合格品种、耕作及田间管理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的,才能投保。种植在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自留地、堤外地、生荒地的莲藕,间种或套种的其他作物,则不在保险公司承保的范畴。

这对促进白莲藕的标准化种植、保证白莲藕的品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田秀泽就告诉记者,他种植的20亩白莲藕,全部用黄豆作为有机肥施肥。数代人积累的种植技术,也使他种植的白莲藕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

“我这藕田里生产的白莲藕,从来就没自己出去卖过,都是人家上门来买。保证品质才能卖出个好价钱。”田秀泽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种植白莲藕,纯粹“人种天收”,靠天吃饭。“收就收了,赔就赔了,从老辈人起就是这样种藕。有了天灾和虫害,只能自认倒霉,谁也怨不着,没别的办法。”田秀泽说,现在政府给白莲藕入了种植保险,他心里就踏实了。

据了解,田秀泽已连续两年投保了白莲藕种植保险。2023年,他种植的白莲藕因蓟马虫病虫害受灾,获赔2.52万元。2024年,他种植的白莲藕又因蓟马虫病虫害受灾,获赔7840元。

白莲藕种植保险作为一款特色险种,以藕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种植户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了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作用,为民解忧,惠农利民。这一成功探索,对我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媒体记者刘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