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的基调、“高”的标准,在全省系统内率先实现35千伏及以上线路逐基远程可视、配网短路“三级保护”全覆盖……这些成绩的背后,源于对创新根脉的薪火相传。
早在1960年,淄博电力工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双“铁鞋”,沿用至今无可替代,见证着山东电力人60多年来的传承创新。
1959年8月24日,一场暴风雨造成淄博电网35千伏神南线、10千伏六南线等数十基电杆倒杆。当时24岁的青年员工张克京就在抢修队伍中,看到师傅们在雨中使用三角板爬杆,操作起来又慢又累,不小心滑下来就摔得鼻青脸肿,就萌生出一个想法:“我要发明一种工具,让爬杆就像走平地一样。”
此后,张克京不畏钢筋材料匮乏、无自动加工机械等困难,经反复试验与改良,于1960年成功打造出小巧轻快、伸缩自如的“克京式铁鞋”,世界上第一双“铁鞋”在淄博电力诞生。时至今日,全球无数电力、通讯、市政等行业工人,仍在借助“铁鞋”进行攀登作业。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世界上第一双“铁鞋”的诞生地,国网淄博供电公司持续深化“铁鞋精神”的创新内涵,将创新能力的提升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鼓励职工积极投入创新创造,在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上寻求突破。
从9000秒缩短到15秒,这是淄博供电公司10千伏线路全线恢复送电时间的巨大变化。复电时间之所以能够大幅缩短,得益于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员工冯忠奎的创新成果——时间继电器延时合闸装置。为解决配电室低压总开关失压跳闸不能自送的难题,2014年冬天,整整历时一个半月,冯忠奎循着“铁鞋”的创新足迹,每天在会议室里研究到晚上十一二点,最终打磨出第一代时间继电器延时合闸装置。如今,这套装置在不断创新下迭代升级出体积更小、寿命更长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更是被纳入山东省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设备典型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输电通道运行环境日益复杂,机械作业、山火、鸟害等外部因素导致运维压力与日俱增。为及时、全面掌握输电线路通道异动,在“铁鞋”精神的见证下,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国内首创可视化监拍装置,不仅将线路通道巡视周期从月压缩到分钟,外破、异物、烟火等线路通道隐患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6.8%,更是在全国推广应用50余万套。可视化监拍装置还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巴基斯坦±660kV默拉直流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铁鞋”的见证下,国网淄博供电公司的创新成果屡次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大奖,实现每个基层单位都有全国创新成果一等奖的“满堂红”,创新成果、发明专利位居全省系统前列,一个又一个的职工秉承着“铁鞋”精神走上前台,成就了一个接一个的“铁鞋”创新故事。
截至目前,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已实现零投诉1333天。“零投诉”奋斗历程,镌刻着淄博供电公司脚踏铁鞋蓬勃向上的足迹,凝聚着电网职工锐意创新勇争排头的劲头。1333天,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创新推出客户联席恳谈会、“电水气暖信”联办现场会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了淄博服务品牌;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对标一流做优服务品质,制定实施服务人员“十条禁令”、供电所管理“八重点”、夜间抢修“六要点”,创新研发上线“24小时电管家”数字同事,诠释了“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成功应对电网负荷屡创新高的严峻挑战,护航“淄博烧烤”,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传承弘扬“铁鞋”精神内涵,持续强化“零投诉”1333天长周期的荣誉感、责任感,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更坚实的步伐,转化为万事有解、攻坚克难的更实作风,转化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的更大合力。
(全媒体记者王晓楠 通讯员崔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