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伟
浩荡的沂河在沂源县穿过景色旖旎的龙湾水乡后,向南折了一道弯,在龙山和虎山之间留下了一片宽广平坦的土地。登上山岗,放眼望去,“爱在沂源·情定安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蓝莓种植现代农业示范园32座高标准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地卧在这个风景优美的河曲地带。冬日暖阳下,一幅特色产业绘就的“莓”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2024年12月31日下午,随着最后一辆大货车的到来,3万余株蓝莓苗在这座沂河边的现代农业园区正式安家。
近年来,沂源县注重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发展大棚草莓、大樱桃、油桃、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生产。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带动了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眼前的这座蓝莓种植现代农业示范园总投资达750万元,由燕崖镇的南安乐村和北安乐村共同开发。园区遵循“爱在沂源”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借助第一书记助农资金等“集中资金,连片打造”的发展思路,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实施。
“我们基地已与企业签署生产、采收、销售协议,预计今年2月份蓝莓产品即可上市。”南安乐村“省派第一书记”伊庆国自豪地说,“盛果期后,园区蓝莓年产量可达15万斤,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8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45万元,并能提供四五十个长期就业岗位。”
目前,占地100余亩的示范园区已是沂源县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园区采用“现代种植+智慧管理”的模式,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环境监测等现代化的设施和专业的管理技术的加持,为蓝莓生长和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蓝莓能在沂源大规模种植实属不易。”园区种植负责人伏广冲说,蓝莓原产地在北美洲,因为生长习性与本地传统作物不同,所以种植管理中的温、湿、光、水、气等环境调控,以及苗木营养的精准供给、树体科学修剪、植保方案制定都更加科学。在一台水肥一体化全自动配比设备前,伏广冲告诉记者,蓝莓对水质及土质酸碱度要求很高,这套价值30余万元的蓝莓种植管控系统,不仅能对11个大棚进行墒情及酸碱度监测,还可通过物联网进行湿度、养分、温度管理。
一座座大棚里,一盆盆蓝莓苗正在滴灌的雨露中茁壮成长,据介绍,蓝莓采用盆栽无土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水肥控制和成本管理。“盆中的培养基质利用矿物质元素进行科学配比,营养均衡且非常疏松,便于控水、控肥和蓝莓根部透气。”伏广冲说,最近有很多农户前来咨询蓝莓种植技术,基地也将致力于蓝莓产业的研发与生产,将来可为种植户提供全套的蓝莓管理方案和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增收。
“在我眼里,这一盆盆蓝莓就是一个个‘聚宝盆’。”北安乐村“省派第一书记”曹振华扳着手指头高兴地对记者说,“品质好的蓝莓在超市一斤能卖到近百元,而每盆蓝莓年产可达四、五斤,这3万多盆不就是一座‘金山’嘛!”
看着眼前排列整齐的蓝莓苗木,曹振华一脸喜悦。“盛果期的蓝莓可为村集体、村民带来可观的效益,而树龄老的蓝莓还可制作成盆景,每棵还能再赚五、六十元呢。”
“蓝莓产业的发展可与樱桃产业形成互补,进一步拉伸了当地农业产业链条。”燕崖镇人大主席赵世刚表示,蓝莓种植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的科技示范的榜样作用,既可引导村民发展新兴高端果业,打开农业创收的新路子,又能促进农业、旅游、生态采摘“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全季农业小镇”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