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月5日,我们即将迎来小寒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讲:“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意味着冷气积聚已久,天气寒冷,却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寒”字下面两点,象形为冰,小寒过后,气温愈发走低,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将至,防寒抗寒需提上日程。
小寒时节,在凛冽的寒风中,淄博这座城市的冬日便步入更为冷峻的篇章。不过,即便处于“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际,淄博也有温婉热忱的一面,予人满满的温暖与惊喜。
● 景区冬韵:雪落山川绘丹青
淄博的景区,在小寒的勾勒下,晕染出别样的水墨景致。
潭溪山宛如遗世独立的冰雪仙境,往昔灵动跳跃的飞瀑,此刻被严寒定格,化作一挂挂气势磅礴的冰挂。阳光倾洒,折射出五彩光斑,如梦似幻。极目远望,连绵山峦银装素裹,天地苍茫,心灵也于这份辽阔中觅得久违的宁静。
周村古商城,则似从旧时光缓缓走来,在小寒里韵味更浓。大街上的迎宾表演精彩纷呈,古商城内,一串串红灯笼高悬,街道两旁的店铺旗帜招展,在太阳的照耀下青石板路映射出融融暖意。烧饼铺子飘出阵阵焦香,游客们手握糖炒栗子,穿梭于街巷,滚烫的甜蜜驱散周身寒意。
要是想寻个温暖处歇脚,胡同里的小酒馆是个好去处,这里民谣声声,还有川剧变脸,尽显古商城的时尚魅力。
想打雪仗、滑雪,户外滑雪场能满足需求。梓童山滑雪场与兰溪国际滑雪场早已迎来一批又一批滑雪爱好者,他们脚踩滑雪板,体验“雪上飞人”的畅快,或是坐上充气雪圈,从山顶疾驰而下,在冰雪运动里,尽享冬日激情。
寒风凛冽时,室内休闲娱乐也有了新选择。1月1日至3月15日,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奇遇三星堆》沉浸式探索展开展,这是国内首个文博研学体验类VR全沉浸穿越展,能让人在淄博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古蜀探秘之旅,领略神秘的三星堆文化。
● 民俗之暖:烟火人间情味浓
民俗,向来是淄博小寒时节最暖人的底色。小寒恰逢腊八节,饮食氛围格外热闹。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刚入小寒,熬腊八粥的气息便在家家户户弥漫开来。熬腊八粥讲究慢火细煨,人们把洗净的糯米、红豆、薏仁、红枣等食材汇聚一锅,腾腾热气里满是对生活的期许。同时,制作腊八蒜也是这一时节的传统。腊八蒜用醋腌制,腌好后蒜色翠绿,口味酸中带辣。有研究表明,腊八蒜含三种新型活性肽,有显著抑菌功效,食用能预防肠道传染病。
小寒还是淄博人制作香肠的高峰期,些许佐料、几根肠衣、一盆猪肉,配合灌肠器,巧手一番摆弄,舌尖美味就此诞生。
朋友相聚,在寒意浓浓的日子里吃顿热乎乎的大餐,是冬日独有的社交方式。此时,淄博大街小巷的火锅店、烧烤店宾客盈门。人们于热气腾腾中大快朵颐,暖意从舌尖直抵心窝,在烟火缭绕中尽享酣畅,寒意也随之消散。
● 养生之道:顺应天时蓄元气
小寒养生,关键在于顺应天时。
饮食上,羊肉汤堪称驱寒滋补的佳品。肉质紧实的山羊肉鲜嫩少膻,佐以枸杞、党参、当归等滋补中药材,放入砂锅小火慢炖。随着时间沉淀,奶白色的汤汁愈发浓郁醇厚,表面浮起油花锁住鲜香,羊肉汤便可出锅。轻啜一口热汤,滚烫的暖流瞬间从舌尖涌向肠胃,继而蔓延至全身,驱散侵入体内的寒气,滋养气血,周身暖烘烘、舒坦坦。
中医讲“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小寒时节是感冒、关节疼痛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保暖至关重要,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部位更要悉心呵护。
虽说天冷,适度体育运动也不能少。午后阳光明媚时,公园里有不少老人、孩子出来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微微出汗的适度锻炼,能唤醒身体潜藏活力,让人身心饱满,抵御漫漫寒冬。 (全媒体记者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