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倩
戏剧,作为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演技,将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传递给观众。2024年12月25日,第三届淄博城市戏剧节暨中国淄博第六届五音戏艺术节启幕,为淄博市民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剧盛宴。
每一出戏都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它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更深深植根于市民的生活中,激发了大家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戏剧节的举办,不仅展现了淄博戏剧艺术的繁荣,更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厚内涵,让淄博因戏剧而更加精彩,因艺术而更具魅力。
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盛宴
戏剧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原创经典剧目展演作为淄博城市戏剧节的重要内容,历来备受瞩目。
在本届戏剧节上,淄博市演艺中心与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五音戏《青山作证》、京剧《朱彦夫》、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等多部原创经典剧目纷纷亮相。这些剧目不仅展示了淄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通过现代的艺术手法,将传统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
2024年12月25日,五音戏《青山作证》亮相本届戏剧节开幕式。当舞台上重现孙建博带领职工造林护林的场景时,观众们被剧中人物深深打动。该剧根据全国林业英雄、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作品通过回忆倒叙、虚实交融的呈现方式,把30多年的奋斗传奇演绎得丝丝入扣。荒山如何披绿装,“要饭林场”怎样逆袭成行业标杆,都在戏里有了生动答案。
“这趟旅行太值了!原本只是冲着淄博的美食和热门景点来的,没想到这戏剧更让人惊艳。演员们在台上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都特别有感染力。”青岛游客张女士来淄博旅游,恰好遇上淄博城市戏剧节,观看五音戏《青山作证》后,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作为第三届淄博城市戏剧节的重要活动之一,2024年12月26日,现代京剧《朱彦夫》在淄博剧院上演。舞台上,淄博市演艺中心青年演员李滨以扎实的唱功和精湛的表演将朱彦夫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奋斗精神的时代。每一个唱段、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朱彦夫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演出结束后,李滨感慨道:“能够出演朱彦夫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在排练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朱彦夫的事迹,被他那种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朱彦夫的故事,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
我市首部齐文化题材原创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也作为本次戏剧节的展演剧目,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市民的关注。战国风云在现代音乐与传统戏曲融合的奇妙氛围中徐徐展开,稷下学宫的学术争鸣、学者们的热血成长,让观众沉浸式领略齐文化的海纳百川。这部剧不光充实了淄博城市戏剧节的艺术内涵,更为齐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这些原创经典剧目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艺术创新的积极探索。借助戏剧节这一广阔平台,淄博原创经典剧目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不仅为淄博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淄博的文化旅游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马光舜表示。
淄博地方传统戏剧的生动展示
从“聊斋戏”系列剧目《墙头记》《云翠仙》《珊瑚》等在学术界和演出市场引起反响,到《追梦长歌》《风起东郝峪》《紫凤》等现代戏、古装戏的广受好评、屡获大奖,再到传统经典小戏《王小赶脚》《拐磨子》《亲家婆顶嘴》漂洋过海、蜚声海外……近年来,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紧扣时代脉搏,创作排演了一大批舞台艺术精品,取得了显著成就。五音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戏(周姑子戏),是淄博地方传统戏剧,全国珍稀剧种,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五音戏历经沧桑,却仍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历代艺人口耳相传,使得这一剧种至今仍保存着170多出传统剧目,其中不乏《王小赶脚》《拐磨子》《王二姐思夫》《彩楼记》等全国知名剧目。这些剧目以其生动的情节、优美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中国淄博五音戏艺术节自2018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一个永久落户淄博的全国性五音戏艺术交流展示平台。该艺术节的举办,不仅为五音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五音戏、了解五音戏的平台。
2024年12月10日,淄博市文化馆星光剧场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艺起戏聚”全市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在这里举行。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和真挚的情感,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观众们陶醉其中。
“太精彩了!”市民徐浩然说,这次活动让他感受到了小戏小剧的魅力和力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据介绍,“艺起戏聚”剧目由各县区选拔的21个节目组成,剧目形式涵盖吕剧、小品等7个剧种。既有传统剧种,又有新潮形式;既有情景小品,又有地方小戏。这些作品写的是群众心事、演的是生活点滴、唱的是百姓心声、诉的是民生关怀。经过筛选,最终评选出了10个优秀剧目进行集中展演。
《天下为公》的深刻、《特别党课》的诙谐、《一只老母鸡》的温情、《国之脊梁》的坚毅、《英雄魂》的独特视角、《但愿人长久》的悠扬深情、《回家》的家国眷恋……无不展现着小戏小剧的独特魅力。这些优秀剧目不仅是舞台上的璀璨星光,更是连接观众与文化的情感纽带,让小戏小剧的魅力深深烙印在观众心间。
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的双重推动
人们因戏剧节而相遇。淄博城市戏剧节已举办三届,每一届戏剧节都汇聚了众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已经成为展示淄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戏剧节的意义远不止于舞台上的表演,它更是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盛会。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戏剧节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市民能够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淄博的社会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戏剧节的平台,淄博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城市的文化精髓与文化价值观。”马光舜介绍,本届戏剧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开幕式、“齐风韶韵”淄博原创经典戏剧展演、“多彩梨园”民间剧团戏曲展演、“艺起戏聚”全市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齐音天唱”五音戏艺术专题云上展、“梨园盛典”2024中国淄博第六届五音戏艺术节六大板块活动,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戏剧体验。
为百姓办节始终是淄博城市戏剧节的初衷。本届戏剧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的乡村、公园、景区等多个地点,开展20余场次集中展演和展示活动,把戏剧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实现“还戏于民”。
市民张晓晨已是第三次带着孩子来戏剧节观演,她感慨道:“戏剧节不仅能感受到淄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领略到了现代艺术的魅力。”对于市民而言,戏剧节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娱乐选择,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珍惜和传承家乡的文化。
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年演员的努力与创新。戏剧节期间,许多优秀的原创作品和年轻艺术家脱颖而出,为淄博的文化艺术事业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这些作品和艺术家不仅继承了淄博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为淄博的文化艺术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向。而市民游客也能够近距离欣赏戏剧的独特魅力,感受淄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刘熠涵是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她怀着“成为京剧艺术的参与者和传承者”的愿望,今年报名参加了《京剧的鉴赏与实践》选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她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刘熠涵的学习经历正是淄博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热爱的生动体现,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淄博市将以本次戏剧节为契机,创作一批艺术精品,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为推动文化赋能,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