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商萍萍 周文聪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2025年1月1日,淄博日报社“博览新闻”客户端迎来上线三周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博览新闻”不断突破自我、迭代升级的历程,也是淄博日报社在媒体融合改革道路上积极探索、稳步前行的见证。
近年来,淄博日报社强化党媒担当,当好主力军、守牢主阵地,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融合传播、多点推送,运用全媒体报道手段,持续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推进技术革新与内容创新,2024年淄博日报社报送的《资源共建共享 开放赋能传播——博览新闻客户端链接用户的三点实践》成功入选2024中国报业协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学习研讨大会”案例集;报送的《淄博日报社智能化校验与语言服务系统》入选2024中国报业协会 “人工智能与传媒融合发展”案例集。
围绕中心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重大主题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富矿,在报道上既要站位高又要接地气,淄博日报社持续强化全媒体传播意识,注重用小切口讲好大故事,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深入人心。
在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市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上主动发声,推出了包括图文、短视频、海报、H5、长图、微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新媒体作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不仅及时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更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用户。
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新质生产力、“五个淄博”集成改革、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重大选题,做有影响力的策划。推出了《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淄博制造缘何盛产“全国冠军”》《轻舟正过万重山——转型淄博的“思维解码”》《向“新”之火聚光成炬》等一批有深度、接地气的图文及短视频作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主流党媒力量。同时,淄博日报社以纪念性事件为契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融媒报道,在焦裕禄百年诞辰之际,策划推出“追光——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融媒系列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该系列报道荣获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在张博铁路开通120周年之际,策划推出“脉动山河——张博铁路通车120周年追访”大型融媒系列报道,受到读者广泛好评转发,进一步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淄博日报社以内容生产优势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心策划推出了“深读淄博”“文化观察”“经济微观”等一系列知名栏目,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显著成就与深刻变革。创新推出的“博览帮办”栏目,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的诉求渠道,实现了求助线索一键爆料,在收到诉求后及时将相关内容对外发布,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办理和回复。这种快速响应和及时回应的机制,不仅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问题,也增强了用户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随着栏目影响力的持续扩大,2024年9月博览帮办子栏目“民声”全新上线,与纸媒互动,与找记者栏目打通,助推了民生政策及时落地和城市管理及时更新。
内容为王 大流量作品亮点纷呈
内容始终是媒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淄博日报社注重原创策划,强化精品意识,创新宣传形式,力求在内容形式与表达方式上推陈出新,策划制作发布了一大批打动人心的原创新媒体专题作品。
推出的“三下乡实践榜 担当是青春的模样”专题,全国大学生都来投稿,有力推动增加了客户端下载量,助推了博览新闻走出淄博、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原创H5淄博Citywalk手绘地图攻略,被文旅山东、好客山东之声等多家公众号转发。原创辟谣科普微短剧栏目“明真剧坊”,巧妙融合记者出镜演绎与情景再现的手法,以接地气而不失新颖活泼的表现形式,令读者眼前一亮,收获广泛好评。此外,推出的多个原创视频被上级媒体转载,如《淄博最IN潮玩地来了 氛围感已拉满!速度码住!》被“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采用;《这不是剧情没法回放 请远离非法集资!》被山东省公安厅新媒体平台转载。
淄博日报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城市精神、城市价值、城市力量,全力传播淄博声音、展示淄博形象。2023年淄博烧烤现象级走红,策划推出了“淄博好品进万家”专栏,助力打造更多淄博本土金字招牌,拍摄制作的短视频《大妈用了15年的多星锅坏了 拿到淄博厂家售后维修费用仅6元》,在淄博日报全平台点击量突破2500万,互动量达2万次,同时带火了多星锅直播间,公司电饼铛一度售罄。
透过一条条民生线索,淄博日报策划推出了《雪夜挪车》《一床棉被引发的爱心接力》等十余个暖心策划,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关注和转发。其中独家策划的“一条棉被引发的爱心接力”系列报道,通过文字、H5、海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开矩阵传播,全网流量过3.2亿,144家主流媒体转载,实现了全网破圈。淄博DMD罕见病男孩董昊轩的故事系列报道登上全国热搜,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近百家媒体转载,全网流量突破2600万人次,专题纪录片《少年说不弃:轮椅上的“北溟鱼”前路漫漫亦灿灿》《你好 准大学生董昊轩》被新华社客户端采用。
融合创新
立体塑造城市形象
为创新宣传融合模式,在“大宣传”格局下不断提升传播效果,2024年淄博日报社与山东省16市党媒共同发起行动,构建媒体资讯共享机制,在客户端开设“16市”频道,各市党媒依托这一平台,实现媒体资讯、新闻资源、宣传经验跨区域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传播效果。如,博览新闻与爱济南客户端合作,以淄博海岱楼和济南超然楼两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为报道切入点,联动宣传,以视频形式围绕城市形象宣传这一主题同向发力,形成“1+1>2”的聚合传播效果。这一举措加强了区域媒体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为讲好城市故事、展现城市发展新貌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发展机遇,扩大了地市级自有平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齐文化作为淄博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精神内涵。淄博日报社不断创新思路,挖掘阐释齐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助力文化大市建设。精心策划并开设了“聚焦齐文化”原创专题,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领略齐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遗址,进一步挖掘展现淄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积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长图、AI短视频、有声海报等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淄博这座文化名城。
与此同时,淄博日报社充分发挥直播这一现代传播手段的强大效能,每年推出各类直播300余次,包括《“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分享会》《12小时记录淄博不一样的劳动节》《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云瞰淄博慢直播》等视频直播,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展示城市形象。每年国际博物馆日,积极联动沿黄九省(区)兄弟媒体推出直播策划。如2023年5月,与济南日报新黄河客户端共同发起策划了“沿着黄河 遇见美好”沿黄九省(区)联动直播,走进淄博齐文化博物馆,向全球推介齐文化,该直播全网观看量突破1.2亿人次,央媒及省市级共计102家媒体转发。2024年5月,联合全国30余家主流媒体,发起《5·18国际博物馆日|小众博物馆的大趣味》沿黄9省(区)大型联动直播,推介淄博的陶琉文化,直播被央视网、新华社、人民日报视界、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央媒重点转发,全国70余家媒体转播,全网播放量达1.3亿。
2024年,淄博日报官方微博开设的网络话题频上热搜。从“强信息 稳经济 促发展”“稳扎稳打有干头”的经济专题,到“2024年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淄博喊你回家过大年”的文旅专题,从“与董宇辉一起共赴陶琉之约”“探秘淄博陶琉之美”的热点话题再到“山大院长赴淄博为董昊轩送录取通知书”的感人瞬间。用心捕捉每一个能触动人心的故事,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生动展现了淄博的多元面貌和深厚底蕴,阅读量突破千万。这些话题不仅频频上榜同城热搜,“山大院长赴淄博为董昊轩送录取通知书”相关推文同时被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新华网、中国山东网等央媒和省级官方媒体同步转发,展现了淄博正能量与社会温情。
在媒体融合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承办体育赛事、展会展览已成为众多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淄博日报社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策划承办了2023第五届环文昌湖半程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在赛事宣传过程中,淄博日报社以全媒体矩阵形式对赛事情况、周边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文昌湖马拉松赛全网浏览量超过1730万。同时随着赛事的持续宣传和推广,城市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赛和旅游。这种政府与主流媒体携手合作的创新模式,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在深层次上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站在新起点,淄博日报社将继续秉承初心、担当使命,以媒体融合为动力,驱动内容创新与传播升级,用更加多元的视角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讲述淄博故事,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