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便响起激昂音乐,循声望去,一个个活力满满的身影正在奔跑、行走。乍看之下,这里与普通学校无异,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课堂主角是一群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这是该校开启每日首课——“零点体育”课。
何为“零点体育”?即把体育课安排在一天的首节课之前,作为学习准备型课程。
“学校每天7:40开校门,8:10前学生基本到齐,便将体育课调到第一节之前,这是新尝试。”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朱广霞说,与普通学生不同,特殊学生在智力、感官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校期望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以体教融合为他们开启多彩人生之门。
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一直专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近年来,孤独症和多重残疾儿童比例攀升,给教学带来诸多难题。清晨入校时,孩子们情绪波动大,哭闹、抵触频发,教学面临挑战。令人欣喜的是,9月推行“零点体育”课后,情况好转,孩子们入校情绪趋稳,教学秩序得以保障,“零点体育”课程为特殊教育注入活力与希望。
“每天早晨,孩子们第一项活动是健步走,我们还根据个体特点个性化教学,培养坚韧品格。”朱广霞说。8:10至8:45的“零点体育”课,按年级分班分组,老师陪伴孩子沿既定路线健步走,即便有些孩子步伐不稳,彼此鼓励中也传递着力量与友谊,脸上洋溢自信快乐。
“学校依据学生的残障程度,由教师精心规划运动强度与合理的休息间隔,全程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起伏与身体状况。”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朱光潜说。课上,老师们或是温柔牵手、或是耐心搀扶,用鼓励的眼神与亲切的话语给予孩子们无尽的支持,让他们在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尽情畅享运动的乐趣。
特需孩子的体育课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意义深远。
“这半个多小时里,运动不仅锻炼提升孩子身体素质,更锤炼了顽强意志力。”朱光潜欣慰地说,通过与自闭症孩子贴心沟通,发现他们认知能力提升、自信心增强、对老师信任感与日俱增,这是“零点体育”课给予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珍贵馈赠。
此外,家庭的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不可或缺。就拿自闭症孩子小华(化名)来说,他平日里有时情绪波动较大,让家人忧心不已。小华的父母在了解学校的“零点体育”课程后,深受启发,自此坚持在周末和假期带他外出健步走。“坚持锻炼后,孩子情绪稳定多了,只要继续走下去,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小华母亲的话语中满是希望。
“体育运动对于帮助特需学生树立自信、融入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各类运动,特需学生得以走出自我封闭的环境,在人际沟通、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照顾等方面通常会取得显著的进步。”朱广霞强调。
“‘零点体育’课还是我们特需运动员选拔与训练的关键一环。”朱广霞眼中闪烁着光芒,继续说道,在今年的淄博市第十八届学生运动会特需组学生比赛暨淄博市第一届特需学生运动会中,学校精心组织12名运动员参与16个项目的激烈角逐。赛场上,他们顽强拼搏,最终载誉而归,共计46人次斩获单项奖,团体项目中足球勇夺桂冠。
“特需运动的核心要义在于融合,期盼未来能有更多特需孩子投身运动的怀抱。同时,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能给予特殊孩子们更多的关注目光,深入了解他们隐藏的运动潜能,为他们搭建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朱广霞坚定地说。
(全媒体记者张坤 通讯员李金霞 董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