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沂源,山风中带着寒意。12月19日,在沂源县中庄镇东大峪村一处半山腰上的果园里,公培山正忙着和几个村民给苹果树施肥、涂白。
公培山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苹果的品质,现在都是给果树施有机肥。而给果树涂白则为了给树干杀虫、灭菌,还能给树干保暖。
有着30多年果树种植、管理经验的公培山是个苹果种植大户。他的农场里种植的112亩苹果树,树龄从5年到15年不等。这些年来,作为沂源县农业的支柱产业,苹果产业为包括他在内的广大种植户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但公培山仍然没有想到,尽管在果树管理上用了不少心思,今年的一场雹灾,使他果园里的苹果售价低于预期。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沂源县开展的苹果“保险+期货”模式,他竟收到了4.9万元的赔偿。
◆ “保价格、保收入”
“造成今年苹果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雹灾和市场供求季节性因素。”公培山告诉记者,因为雹灾,苹果的品质有所下降,同时丰收季的苹果市场供应量增加,价格当然就上不去。
价格低为啥还能有赔偿?
沂源县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沂源县正在推行的“保险+期货”模式。
“保险+期货”模式的参与主体,主要是苹果实际种植户、经营户,包括农户、合作社、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保险+期货”,就是引导支持果农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期货公司通过期货或场外期权市场分散风险,形成风险闭环,帮助果农在市场行情走低的情况下转移市场风险、实现稳收增收。
其目的,是财金联动,将保险行业的承保理赔作用和期货市场的风险规避功能结合起来,通过探索苹果价格保险的方式,帮助果农化解市场风险,保障苹果种植户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人保财险淄博市分公司农险部经理孙发耀告诉记者,在保险期间的采价期内,由于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造成保险苹果的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保险苹果的目标价格参照约定苹果期货合约的价格及价格走势,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协商确定。保险苹果的市场价格参照约定苹果期货合约的价格及价格走势,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确定。约定苹果期货合约的交易收盘价格以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的数据为准。
今年9月,公培山在中国人保财险沂源支公司投保了“苹果+期货”指数保险,加入了“保险+期货”模式。保险周期为9月28日至10月28日。期货公司根据市场测算,经公培山确认,提前将保险苹果的目标价格确定为每吨6900元。
苹果采摘后,在该保险周期内,因苹果的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根据合同,公培山获得了4.9万元的赔偿。
对于农产品来说,价格波动是常有的现象。“保险+期货”模式,让公培山减少了价格波动带来的种植风险。
◆ 构建和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保险
在我市,“保险+期货”模式是构建和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保险,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保险、期货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性措施。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此之前,我市已连续10多年为农业种植户投保了种植险。在充分尊重农民投保意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保险政策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为支持沂源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市财政局在承保机构遴选工作中特别增加了创新型地方特色险种包,为各保险公司开展苹果“保险+期货”模式创造了条件。
2014年,泰山保险淄博中心支公司在我市首次开启果业类种植险业务篇章。起初,险种聚焦于苹果与桃保险,而后精准对接果农多元需求,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樱桃、葡萄等政策类保险领域。险种创新步伐也不断迈进,已从单一的种植保险迭代升级为涵盖价格指数、碳汇指数等的多元险种体系。
在业务开展进程中,该公司在充分尊重种植户意愿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扩大保险政策覆盖范围,应保尽保。种植险保费构成中,财政补贴承担部分有力地减轻了农户负担,使农户实际承担费用逐步降低,有效提升了保险产品的可及性与普惠性,为沂源县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保障。
种植险主要是农作物种植的成本保险,而“保险+期货”保障的是农作物的价格。这意味着,对公培山这样的种植户来说,“保险+期货”使他们又多了一份保障。
这对沂源县这样的果业大县来说,意义深远。目前,沂源县“沂源红”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富锶农产品基地2.3万亩,苹果新品种26个,拥有富锶苹果、富锶大樱桃、富锶草莓等12个品系,“沂源红”苹果区域品牌价值达到了149.3亿元。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沂源县果品收入占群众收入的70%。可以说,果树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命根子”。
借力这一优势,沂源县高位统筹,将果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制定并持续推进果业振兴计划,旨在提升果品的优质果率,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沂源县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积极探索推广苹果“保险+期货”模式,充分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探索苹果价格保险方式,可以持续完善产业发展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保险,使保险从“保灾害、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保全生产链条”发展,促进果农增收,以财金联动助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沂源县财政局积极与各保险公司对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促进保险公司与果农的“保险+期货”业务的开展。截至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沂源县支公司已与39户果农签订了“保险+期货”合同,承保面积达3314.6亩,保费达到152.41万元,总保额达4609.01万元。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与289户果农签订了“保险+期货”合同,承保面积达4402亩,保费达到292.88万元,总保额达6308.32万元。
为了调动苹果种植户的积极性,“保险+期货”当前作为一款政策性惠农产品,保费由苹果种植户和县财政各承担50%。
◆ 商业性期货价格保险前景如何?
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使政策性的“保险+期货”业务带动商业性期货价格保险的开展,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好金融工具的作用,使更多的苹果种植户长期受益。
政策性“保险+期货”模式,为商业性期货价格保险带来了广阔前景。
首先,商业性“保险+期货”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沂源县的苹果种植户既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增加了收入,也对农业生产的“短板”有着切身的经历和认知。如冰雹、霜冻、风灾等恶劣天气以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造成的苹果产业“因灾减产、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等情况。这样的经历使商业性保险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
其次,通过政策性种植险及“保险+期货”的及时赔付,广大农户有机会对保险和期货等金融工具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风险管理意识和市场意识,参与项目的热情也逐年提升。
公培山在回忆去年加入“保险+期货”模式时就告诉记者,几十年的苹果种植经历,使他对自然灾害有着深刻的认知。所以,当沂源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及相关保险公司向他推荐“保险+期货”业务时,他就认为这是一款利农惠农的好产品,当即投了保。
“说实话,我以前对期货的知识了解的很少。但我现在明白一个事儿,只要是政府推动的事,那肯定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公培山说。
再次,我市对商业性苹果期货价格保险业务已有所探索。
中国人寿财险淄博中心支公司农险部经理郭启轩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该公司就开出了全省第一笔苹果期货价格保险保单,为沂源县一家苹果种植合作社承保了216吨苹果的期货价格保险,保险期间两个月。
泰山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张健对记者表示,该公司承办的苹果政策性种植险从最初的0.2万亩发展到了今年度的12万亩,农户的风险意识不断提升。2019年该公司联合期货公司于沂源县西里镇试点苹果期货价格保险,积极探索商业性险种,为相关业务拓展、果农应对价格风险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新路径,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与完善。
中华财险淄博中心支公司农险部经理丁娟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在政策性苹果种植保险基础上,试点了商业性苹果期货价格保险,为果农600亩苹果上了“双保险”。商业性苹果期货价格保险又为果农提供了825万元的风险保障。
记者注意到,12月7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了实施《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期货”种植类项目保单保险期限不低于90天。
这对于更好地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意义更加深远。 ( 全媒体记者刘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