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当下,藏品丰富、特色独具的中小博物馆该如何实现提质升级、“走出深巷”,续写“文博热”?
12月25日,历经两个多月改陈焕新的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迎来了开馆仪式。仪式现场,国家三级博物馆揭牌仪式、企业向博物馆捐赠藏品仪式依次举行,彰显出淄博市中小博物馆帮扶提升行动的斐然成果。
中小博物馆是淄博历史文化的忠诚守护者,作为博物馆体系的关键一环,它们承载着厚重的地域文化与珍贵的历史记忆。然而,与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博物馆在体量规模、馆藏数量以及展览资源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它们又该如何破局?
“在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里,淄博市始终坚守传承文化、协同发展的理念,秉持大格局、大平台思维,统筹全市博物馆协同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备案博物馆90家,覆盖多个领域。2023年4月至2024年11月,全市共促成18对36家博物馆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聚焦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板块,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力中小博物馆发展。”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德翠在开馆仪式上表示。
据悉,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于2020年备案成立,2023年参与全省第一批中小博物馆帮扶提升行动,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携手结对。在后者的帮扶下,文会陶瓷博物馆连续两年荣获全市非国有博物馆运行评估优秀单位,又在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成功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还于2024年在全省中小博物馆提升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如今的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焕然一新。展厅里,空间宽敞明亮,设计感十足。从原始青瓷到魏晋南北朝瓷器,从植物纹瓷器至人物纹瓷器,再从彩瓷、单色釉到青花瓷,400余件展品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静静诉说着陶瓷背后的文化故事。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帮扶期间,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科学研判,深度参与馆内基本陈列的改陈工作。调整之后,馆里的展陈逻辑更加清晰合理,参观动线更为流畅,对陶瓷演变历程、艺术成就与文化内涵的展示也更加丰富多元,展览的吸引力显著提升。”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馆长、淄博市博物馆学会副会长王广汉告诉记者,“此次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珍贵藏品,不仅充实了我们的馆藏资源,还让市民和游客领略到了更多元的陶瓷文化,意义非凡。”
“淄博市文会陶瓷博物馆是非国有博物馆的典范。此次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并成功改陈焕新,为全市非国有博物馆树立了标杆。”淄博市博物总馆党委书记、馆长,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馆长侯本兵表示,接下来,全市博物馆将深化资源共享与合作,为中小博物馆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把淄博的中小博物馆打造成特色鲜明、影响力广、可持续发展的文博机构,使其成为淄博亮丽的文化名片。
(全媒体记者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