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伊茂林
12月11日,《淄博古代文献丛刊》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这套丛刊由市政协、山东理工大学通力合作完成,文献丰富、系统完整、翔实全面,是研究淄博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这套丛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编纂这套丛刊?这套丛刊有哪些独特价值?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丛刊主编、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志民教授。
问:编辑这样一套文献丛刊很不容易,您能介绍一下这套丛刊的主要内容吗?
答:这套丛刊是由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博市政协合作、齐文化研究院与文史委具体负责编纂的,历时5年,凝结着多位学者和参编人员的心血。丛刊中80%以上的内容从来没有整理过,是淄博第一次系统性抢救整理出版的珍贵文献。
丛刊选取了淄博古代23位文人著述进行整理,共16种,包括博山的《孙廷铨集》《赵进美集》,淄川的《张笃庆集》《高珩集》《王培荀集》,周村的《王教集袁藩集》《刘一相集》《刘鸿训集》《毕自严集》,桓台的《王象晋集》《王象艮集王象明集王与玟集》《王象春集》《何世璂集王祖昌集》《张象津集》,临淄的《段氏三代诗文汇编》,高青的《杨梦衮集》,总计800余万字。
这次整理出版全面挖掘,注重规范,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一是全面收录。对原著者的各类著述尽可能全面收录,如《张笃庆集》,不仅收录其诗集《昆仑山房郢中集》《昆仑山房诗集》,还收录传记类著作《先相国少保公年谱》《两汉高士赞》以及史评类著作《班范肪截》《五代史肪截》。二是注重规范。书前都有《前言》,介绍作者的生平、著述及贡献;书后有附录,详列相关传记材料、诗文唱和、诸家评论、著录题跋、诗文辑佚以及作者年谱、年表等。这样一册在手,即可全面了解其生平、著述及各方面贡献。
这套丛刊为淄博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文献作者均为淄博人,他们有关当时历史地理、风土民情、名人掌故、名胜古迹的记述,是研究淄博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如《张象津集》中《新城水利四议》,包含了小清河、孝妇河、郑潢沟、乌河等河流的诸多信息,是研究淄博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孙廷铨集》中的《颜山杂记·琉璃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当时中国北方美术琉璃生产中心颜神镇(今博山区)的琉璃生产工艺,包括烧造琉璃的原料、呈色、火候、配色、产品、做工、工具、吹制等,对研究名闻中外的“淄博陶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问:为什么要整理出版这套丛刊?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答: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淄博古代文献,不仅是研究淄博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这套丛刊出版,是保护整理淄博文献古籍、做好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
文献整理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历来受到重视。近些年来,省级大型古籍整理工程象《畿辅丛书》《云南丛书》《齐鲁文库》《荆楚全书》《湖湘文库》《江苏文库》等,地市一级的文献整理如《金陵全书》《苏州文献丛书》《金华丛书》等。盛世修文,《淄博古代文献丛刊》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理出版的。
这套丛刊是首次对淄博古代文献特别是明清时期淄博文人著述进行较大规模的整理,填补了学术空白。淄博古代文献以前虽有整理,但主要是《管子》《晏子春秋》《考工记》等先秦齐文化典籍以及部分名人著作,如左思、王士禛、蒲松龄、赵执信、徐夜等文人的著作。本次编纂,以上有关齐文化和部分名人专著的文献,不再收录。在以上经过整理的文献之外,尚有大量古代文献特别是明清时期文人著述未系统点校整理。这套丛刊作为第一种淄博古代文献整理丛书,填补了淄博文献整理的一项空白,为今后全面搜集整理奠定了基础。
这次编辑出版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校勘、标点。通过校勘,为人们提供最权威的文献传本。通过专家标点,为当今读者提供可以利于读懂的文本,也为今后进一步整理奠定基础。
问:整理出版这套丛刊有哪些独特价值?
答:淄博历代文献数量弘富,根据《中国古籍总目》《山东文献书目》等提供的古籍目录,保存至今的淄博古代文献有近1000种。
以前的古籍整理中,齐文化文献较多,淄博地方文献从没进行整体的系统整理。特别是明清时期,淄博文风兴盛,涌现出了众多文化名人,留下了大量文献著述,其中很多被收入《四库全书》,很有价值,但较少整理,许多著作已经数百年没见天日。这次收录原则,一是水平高,具有重要文化、学术价值;二是未经过点校整理,或虽有整理但不够规范系统。根据这两项原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这套丛刊16册中,有11册均为尘封数百年后首次整理面世。
需要指出的是,这套丛刊文献的作者多出自文化世家,与国内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广泛交游,其活动与当时全国的政治局势、文化创造颇有关联,其意义不局限于淄博一地。像毕自严是关涉明末政局的人物,王象春、高珩、赵进美的文学活动都与明末清初文坛发展有很大关系,段成式家族在唐代全国的地位更具代表性。因此,丛刊的出版不仅有益于淄博地方文化建设,对推动山东乃至全国的文史研究和文化建设,也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为做好这套丛刊的整理出版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术水平较高的编纂团队,组建了4个组,分别由4位副主编担任组长,延请国内8所大学的学者组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的整理队伍,这是丛刊能够圆满完成的人才基础和质量保证。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这套丛刊是市政协和山东理工大学通力合作完成的,是齐文化传承创新和校城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市政协主要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后组织编纂了《淄博文化通览》《淄博记忆乡村》《淄博地名史话》《百年之光——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历程》等一批高质量文史精品图书,为繁荣淄博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