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荣誉头衔不是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那么简单
日期:12-10
只需花费数千元,就能收到一张证书成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在艺术圈,滥造荣誉称号的乱象依旧存在。
买来的荣誉头衔,原本没有任何含金量,却仍有人趋之若鹜。治理滥造荣誉称号乱象,一方面要清理各色机构贩卖荣誉头衔的非法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公众对荣誉头衔的识别能力,不要被他人的头衔迷惑。
需要指出的是,贩卖虚假的荣誉头衔,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那么简单,而是非法行为。应该将这类行为纳入“制假贩假”范围加以治理。从本质上说,提供荣誉头衔证书的机构,开展的是虚假评比,售卖的是假证书,这扰乱正常的评价、认定活动。而购买虚假头衔证书的个人,也属于“知假买假”,用购买的证书标榜自己,不但涉嫌学术不端、不诚信,还涉嫌以虚假头衔进行欺诈。
假的不会变为真的。但虚假荣誉头衔满天飞,其对学术环境、艺术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这会误导一些年轻人追名逐利,以非法手段去获得虚假头衔,打造虚假人设;另一方面,会对真正的荣誉头衔构成伤害,“假大师”会影响公众对真正的大师、艺术家、科学家的评价。因此,对于虚假荣誉头衔泛滥的乱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快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破除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重学历、重头衔、重资历等问题,要关注人才的真才实学。
(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