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老骑手”变身志愿服务“新旗手”

日期:12-07
字号:
版面:第A04版:A04       上一篇    下一篇

郑晓波等人被城南社区聘为兼职网格员

在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无论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他们身着各色制服穿梭于大街小巷,步履匆忙,为人们送去美食与便利。

“90后”的孙永鑫,已在沂源的大街小巷奔跑了十年,是网约配送行业名副其实的“老骑手”。如今,他正擎起沂源县“源小新”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的大旗,传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也是一座城市的“光”和“热”。12月5日,我市召开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暨“志愿淄博”工作推进会提出,要聚力打造互助互爱的“志愿之城”,为“强富美优”现代化新淄博建设贡献更多志愿力量。

沂源县充分整合“骑手、主播、代驾”等全县各类新就业群体的骨干力量,发挥新就业群体的独特优势,组成的这支志愿服务队已成为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金牌骑手”做起了顺手公益

沂源县城不大,总共有40多条街巷。对于各处的商家、地形、路况,工作这些年下来,为了更快的送餐速度,孙永鑫已对每一条街巷的情况都熟稔于心。

“不夸张地说,常跑的几个路线上有多少井盖、位置在哪,我都记得。”他笑着说,“有时候送餐时看到小区里井盖有破损的就会和物业说一声,以免出现危险。”

正因为有走街串巷的便利,且有一副古道热肠,如今孙永鑫又解锁了新身份——沂源县“源小新”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队长。

今年10月份,沂源县正式成立了首支由各类新就业群体的骨干力量组成的“源小新”志愿服务队,服务项目涵盖城市基层治理、居民建议收集、重要证件速递、食品安全监督和关爱特殊群体等内容。

185名热心网约配送员积极响应,主动加入这支队伍,他们将在日常送餐途中开展“顺手公益”“沿途服务”“就近志愿”等活动。

“飞驰人生”不误举手之劳

郑晓波平时常在沂源县城南片区进行网约配送,他也是一名“源小新”志愿者。送餐工作中,他仿佛是个“移动哨兵”,发现道路破损、用电安全等问题会及时向社区反馈,闲下来的时候还义务为社区的独居老人们帮买代送。

同事们都说,送起单来的郑晓波很拼。问及是否会影响忙碌的工作,郑晓波却说:“不耽误,其实都是举手之劳,花不了很多时间。”

一次送餐时,郑晓波刚好在楼梯间上遇见了一位老人,手里提着两袋重重的菜,走得很是艰难,联想到自己年迈的父母,于是他就问清楼层帮忙把菜提了上去。此后,搭把手就成了他的习惯。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外卖小哥’,没想到还能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为基层治理出份力。”说这话时,他露出自豪的表情。

趁着送单间隙,郑晓波走进位于历山街道富源社区的“锦园暖新驿站”稍作休息。一进门周身的寒气就被室内暖意消解,他熟练地从饮水机接了一杯热水,边和其他小哥们打着招呼边坐到沙发上小憩。

小小驿站变城市“温情地标”

在“锦园暖新驿站”里,无线网络、饮水机、微波炉、电视、医药箱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有阅读、休闲、积分兑换等功能分区,真正实现了累可歇脚、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饭可加热、伤可用药。在积分兑换区里,“源小新”们还可以用志愿积分兑换各种小礼品。

大伙说,这里就像驿站的名字一样,暖新更暖心。

像这样“小而美”“小而暖”“小而全”的服务站点在沂源县共有50个。

今年以来,紧扣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沂源县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聚力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系统化、场景化的友好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

“在沂源,一名“外卖小哥”从取餐到送达,15分钟内即可完单。”沂源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张宁介绍,“按照15分钟骑行半径,我们以友好商圈为原点,辐射多个友好街区,连接N个友好商家,打造了15分钟暖‘新’服务圈,过程中也感染了很多新就业群体参与到我们的志愿服务里来,真正实现了志愿‘接力’过程。”

为切实增强深化“志愿淄博”建设,近年来,沂源县加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完善协调机制,落实激励措施,聚力打造互助互爱的“志愿之城”。沂源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郑舰表示,要持续做实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和思想凝聚,在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用力,源源不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打造新就业群体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发展的“沂源品牌”。

(全媒体记者刘伟 通讯员丁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