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刀币,齐国富强有它一份功劳

日期:12-06
字号:
版面:第A15版:A15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伊茂林

地处海滨、富有鱼盐之利的齐国,向以发达的工商业见长,商品交易成为齐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繁荣的商业贸易促成了发达的货币文化,独具特色的齐文化赋予齐国货币鲜明的特色。

齐国广泛流通的货币是刀币。齐刀币的流通区域不仅局限于齐国境内,还影响了周边地区。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通过刀币的传播得以体现,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刀币的曲折演变

春秋时期工商业迅速发展,金属铸币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开始取代西周时期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刀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的。

刀币是由青铜刀这一手工业工具演变而来的,齐国则是最早铸行刀币的诸侯国。齐刀币以其厚大精美而闻名,它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四部分组成。根据铭文的不同,常见的齐刀币有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法化、齐返邦张法化等5种。法化,就是标准货币的意思。

齐刀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一般认为,齐国最早的刀币是“齐之法化”,它铸行于春秋早期,形体较大,制作精美,铭文古朴。“节墨之法化”和“安阳之法化”晚于“齐之法化”,它们是在春秋晚期齐国灭古莱国和莒国后所铸。“节墨之法化”也就是即墨刀,制作十分精细;“安阳之法化”的文字则略显粗壮。它们与“齐之法化”一起,构成了这一时期齐国刀币的多元格局。

到了战国中期齐威王、齐宣王时期(公元前378—前324年),齐国国力达到鼎盛阶段,齐国境内的刀币统一为“齐法化”。“齐法化”流通时间长、区域广,是齐刀币中最为稳定的一种。“齐法化”还运用了叠铸技术,是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不仅提高了铸币效率,还保证了货币质量和规格的一致性。

乐毅伐齐之后,齐地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圆折式明刀钱,其背文多有“齐化”二字,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大约持续了五年。

齐国历史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纪念币——“齐返邦张法化”,俗称“六字刀”。它是在公元前279年田单复齐后,齐襄王还都临淄时所铸,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返邦”一般解释为“复国”“返回国都临淄”之意。“伥”字则寓意着繁荣昌盛、国家富强。

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后,铸造了“邦刀”作为纪念。这种刀币出自石范,精美绝伦,一直被视为刀币中的佳品,铭文为“齐造邦长法化”。

齐刀币的发展历程见证了齐国的兴衰与变迁,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币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经济繁荣的见证

从齐刀币的出土地点看,鲜明地展现出三个重要特点:其一,流通范围以齐国故城临淄为核心,向周边辐射,与齐威王、齐宣王时期的疆域基本吻合;其二,铸造大多在城邑内进行,城邑是商贾云集之地,城邑经济的繁荣与刀币的铸造紧密相连,共同见证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其三,齐刀币反映出了齐国工商业的高度发达,明确了齐国主要的商品流通路线。

作为当时主要流通货币的齐刀币始于何时呢?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齐刀币形成于齐地说、源于中原说、始于北方说。不论哪种观点,都无法脱离齐国繁荣的经济、发达的工商业以及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这些都是货币产生的基础条件。

齐刀币的始铸年代,由于地层出土极少,且在墓葬中不见殉葬品,给断代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目前主要有商代东夷说、春秋说、战国说和春秋早期说、春秋桓公说等几种观点。

齐刀币有着共同的特征,即体大厚重,刀身边缘高高隆起,弧部边缘在刀身与柄之间中断,钱文由铸地城邑名称加上“之法化”组成,刀上部有三横,下部则为背文。铭文篆法庄重沉稳、雄浑有力,线条疏密有致,丝毫不逊于钟鼎文字,彰显出大国的风范与气度,堪称先秦货币中的上乘之作。1984年,临淄区敬仲镇张王村的一位村民在村东约200米处挖西瓜沟时,意外发现了40枚齐刀币。其中有一枚尤为特别,其钱面模铸钱文为“节墨之法化”,长约18.5厘米,宽约3厘米。这枚刀币呈弧背凹刃形态,刀柄扁平,刀柄末端还带有圆环。刀身、刀刃、刀脊的轮廓线高耸挺拔,体大厚重,钱文书法秀丽劲挺,铸造工艺精湛。

山东各地齐刀币的发现,充分表明了齐国货币广泛的流通范围、发达的工商业以及与邻国频繁的商品贸易往来,生动展现了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强盛国力。它穿越时空,仿佛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多方面的价值

齐刀币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首先反映出齐国经济繁荣。齐国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山泽鱼盐之利,商业活动频繁。刀币作为主要货币广泛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使齐国的商业活动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齐刀币还体现了统一货币的思想。从早期的齐之法化、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到后期统一为齐法化,表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的统一货币思想。这种统一货币有利于减少货币兑换的麻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稳定国内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文化价值看,齐刀币上的文字多为大篆字体,与当时战国青铜宝剑所刻文字近似。这些文字线条流畅、古朴自然,展现了先秦时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齐刀币的形制设计独特,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造型和纹饰蕴含着齐国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例如刀币上的文字内容不仅有纪地、纪值的,还有一些吉语等,反映了当时齐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从技术方面看,齐国刀币的铸造工艺非常考究,尤其叠铸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铸币效率,保证了货币的质量和规格一致性,为后世铸币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出土的齐刀币及相关钱范、冶铸遗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齐刀币的原材料、冶铸工艺等技术细节。考古研究表明,齐刀币的铸造存在直接冶炼铜矿石再进行合金化的工艺,生产效率较高,这些都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历史事件的见证,齐刀币的发展演变与齐国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如春秋末期田氏专权,大力推行刀币,为谋国篡位积累财富;田氏齐国建立后铸造“齐建邦长法化”纪念币,这些刀币成为齐国历史重要事件的实物见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齐国的政治变迁。

齐刀币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货币体系,它独立的起源和发展道路以及与其他诸侯国货币的交流与影响,对研究先秦时期的货币体系、货币流通区域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齐刀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梳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的发展脉络,了解当时的经济格局和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