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因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晓彤常与父亲发生争吵,父亲脾气不好,对她不尊重、不理解让她感觉很委屈,整天郁郁寡欢,渐渐地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什么也不想干,记忆力开始下降,内心感到压抑,情绪随时都能爆发,烦躁易怒,控制不住地发脾气,与家人争吵。她对自己的变化也感到痛苦,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严重时甚至整夜无法入眠。去年的八九月份,她开始产生轻生的念头,先是割手腕,紧接着又喝农药,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才得以挽回生命。之后,晓彤又多次选择使用刀子、剪子、圆规等锐器自伤、自残。对于这些行为,过后她也感到后悔、自责,但她的情绪一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为此她也很无助。
坐在面前的晓彤,头发凌乱,低着头两手互相搓着,略显局促,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13岁的花季少女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晓彤是家里的长女,下边还有弟弟妹妹,家里的经济压力很大,养家糊口的重担主要落在爸爸的身上。在晓彤的记忆里,爸爸一年到头总是早出晚归、忙忙碌碌,表情严肃,很少与孩子们亲近、玩耍。他的脾气很暴躁,经常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摔砸东西,或与妈妈吵架,甚至动手打孩子们,这让她从小就对爸爸心怀恐惧,与爸爸的关系很紧张,加上妈妈在家里也没有话语权、无法保护自己,因此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看到别的小伙伴在父母面前撒娇,她非常羡慕,同时也感到很失落。在外面受到欺负、受了委屈,回到家跟父母倾诉,不仅得不到安慰、支持,还会受到父母的数落,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晓彤干脆就选择沉默,有情绪自己慢慢消化,也不会向老师、同学倾诉,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独处。
为此,家人带晓彤到心理科门诊就诊,医生结合晓彤既往病史、现阶段表现及心理量表测查,认为晓彤处于“抑郁状态”而让其住院治疗。医生通过抗抑郁药物和情感稳定剂系统治疗改善了晓彤的症状和情绪,配合行为矫正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及森田疗法,帮助晓彤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指导她怎样与父母亲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教会她常用的情绪表达方法。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她的情绪逐渐好转,领悟到无法左右他人,那就努力改变自己,再遇到之前的内心冲突情况,试着去表达出来并寻求支持系统的帮助,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姬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