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摄像头探测器热销 酒店能否担起防偷拍之责

日期:11-28
字号:
版面:第A14版:A14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8月,网友晓晨(化名)入住内蒙古包头一酒店发现房间有摄像头,当她曝光此事并写下差评后,收到了一份民事起诉状;去年在江苏连云港一酒店,住客在房间发现偷拍摄像头向酒店要说法时,酒店方称摄像头为住客所装,为此双方均报警。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酒店偷拍事件中,住客和酒店之间的“冲突”不断上演。当住客开始购买防偷拍检测设备并笑言“住酒店自带帐篷”时,许多网友忍不住质疑:防偷拍怎么成了“受害者”的责任和义务。

酒店觉得己方也是“受害者”——在偷拍者难以确认的情况下,住客要求酒店承担赔偿责任是否合理?酒店担心声誉受损的心理,也让其频频陷入高额赔偿甚至被敲诈勒索的圈套。双方“冲突”的根源,是无法就摄像头的来源和责任归属达成一致意见。“谁该为酒店偷拍摄像头负责”的话题多次引发讨论。

女子发现摄像头 给酒店差评后被起诉

据晓晨讲述,今年8月份的一天,她与男友住进内蒙古包头一家酒店的套房。在自认为私密的空间中,两人只穿着简单的贴身衣物,直到意外发现空调管道上有一枚摄像头正对着大床。

她将自己的遭遇写在酒店的评论区,并打了一星评价。不久,她接到一份民事起诉状。起诉的酒店员工认为,晓晨发表的差评以及附带的照片、视频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要求晓晨删除手机内拍摄的以及发表在酒店评论区的照片、视频,赔礼道歉,以及赔偿1万元损失等。

事发后的一个月,偷拍者仍未被找到,自己却成了被起诉的人。晓晨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在社交视频账号上:“自己的隐私被拍摄,内容去向不明,导致(我的)身心遭受极大伤害,精神压力巨大……这种情况下,自己反而被起诉。希望自己被偷拍的事情,能够被重视和解决。”

防偷拍检测设备近期销量暴涨

每发生一起酒店偷拍事件,都能引发人们对于隐私保护的担忧和讨论。此时,“入住酒店如何防偷拍”“住宿前一定要先检查这4个地方”“一招测出房内有没有偷拍摄像头”等网帖及视频迅速涌现,相关话题还登上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热搜榜。电商平台上,销售防偷拍检测设备的商家也涌来大量的咨询者和购买者。一些商家表示,9月下旬以来,部分防偷拍检测设备的销量暴涨。

11月20日,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售卖防偷拍仪器的商家告诉记者,近两天,店内的一款带有探测偷拍摄像头功能的仪器销售量有明显上升。该款仪器于今年6月发售,至今累计销售量已超过25000台。据该商家介绍,该产品第一代并不带有红外探测功能,今年6月份推出的第二代对此进行了升级,检测结果和操作难度相较镜头检测功能更加精准、方便。

在某电商平台上,一款带有“红外线信号探测功能”的防偷拍产品成交量也超过1万。部分购买此产品的买家称,该仪器小巧便于携带,灵敏度不错,买来检测偷拍摄像头,住酒店更安心。

记者从网上购得一款售价89元的摄像头探测器。该探测仪器具备“镜头探测”功能和“红外探测”功能。启用“镜头探测”的闪烁模式时,若检测到偷拍摄像头,可透过滤镜观察到一个红色反光点。此外,当记者开启“红外探测”功能,对针孔摄像头进行扫描,探测仪器随即响起警报。

公众入住酒店对客房进行防偷拍检查已成习惯的同时,对住宿体验及隐私安全的信任感,也逐渐走低。有网友认为,“花钱住宿,居然还要提心吊胆地检查摄像头,防止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真是讽刺。”

即便购买防偷拍检测设备,也存在漏检的情况。当网友把“住酒店自带帐篷”的笑言变为现实,也引发部分网友共鸣。

酒店:“我们也是受害者”

在舆论漩涡中,酒店的日子也不好过。10月中旬,一则《男子自导自演“被偷拍”敲诈民宿老板获刑》的新闻引发关注。该案中,男子李某随机选择民宿入住,然后在房间内安装预先购买的摄像头,以此向民宿老板索要赔偿。

在前述新闻中,男子李某在花盆里“发现”的摄像头经民警检查其内部没有存储卡,在查获时也并未接通电源。且李某在与民宿老板的交谈中,始终执着于索要赔偿,并不关心该摄像头是否摄录到了内容。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李某此前曾在网上多次购买类似的摄像头,且就在前一天,李某在其它地区民宿入住时,同样报警称在房间内发现了摄像头,并成功索要了1500元赔偿。最终,李某承认这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其目的就是要钱。

更多的酒店、民宿老板也称在自家酒店发现了摄像头,但事先并不知情。在偷拍者难以确认的情况下,住客要求他们承担赔偿责任,赔与不赔都很麻烦,对于他们正规经营的酒店来说很冤枉。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酒店往往会陷入两难。

一方面,酒店明知摄像头不是自己装的,也无法确定是否为住客所装,如一味息事宁人可能会陷入高额赔偿甚至被敲诈勒索的圈套。

如酒店方拒不赔偿,也可能被住客发布差评或恶意中伤,最终影响酒店声誉和生意。不管出现何种结果,“我们都是受害者。”

酒店“事先不知情”就能免责?

查不清偷拍摄像头的来源,住客和酒店难免针锋相对。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酒店偷拍事件中,住客和酒店方都曾因为“谁该负责”“怎么赔偿”等问题产生过矛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认为,消费者认为酒店、民宿作为经营者,应当对客房内的安全负责,包括防止偷拍事件的发生。因此,当发现摄像头时,消费者会首先找到相关经营者并要求赔偿。另一方面,经营者认为摄像头并非他们安装,而是由第三方或不法分子所为。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可能不愿意承担责任,或者认为责任应当由第三方承担。

目前,住宿行业对于自检自查摄像头的具体流程、标准和方法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规定。这导致酒店、民宿在自检自查时缺乏具体的指导和依据,难以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北京市一中院一名法官表示,即便酒店事先不知情,对客房内的偷拍摄像头也并非完全没有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酒店、民宿把防偷拍的责任转嫁给住客并不合理。”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说,要求酒店住客购买并随身携带防偷拍检测工具,明显不现实。何延哲认为,作为酒店、民宿的经营者,有义务集中采购专业的防偷拍设备,并在住客入住前,完成排查工作。

部分酒店 已配备检测设备防偷拍

2023年12月27日,广东省司法厅发布《广东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为期1个月的意见征集。该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规定:旅馆应当定期组织检查,确保客房内未被安装偷窥、偷拍、窃听等设备。

邓爱民表示,该《规定》明确规定了酒店的防偷拍责任,可以促使酒店加强自检自查,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偷拍设备,从而保障旅客的隐私和安全。

前述北京市一中院法官提示,作为摄像头偷拍事件的高发场所,酒店、民宿可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摄像头偷拍的常见形式、安装位置和识别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检测设备排查。员工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如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此外,酒店也可尝试与公安机关、旅游监管部门等单位合作,定期接受安全检查和指导,合力消除隐患。

记者采访中发现,已有一些酒店、民宿将防偷拍纳入日常房间检查。在客人入住前和退房后,由员工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客房内的重点位置,如电源插座、电视机、路由器、空调出风口及卫生间等进行摄像头排查。

11月20日,某电商平台一位商家告诉记者,近期有不少酒店、民宿从业者来采购防偷拍检测设备,“一次采购50台、100台的都有。”

除酒店、民宿外,一些旅游平台对于客房防偷拍也专门采取措施,或对消费者进行相关指引。

越来越多的酒店、民宿以及平台都行动起来,这让邓爱民相信,必将有助于提升酒店的行业形象和信誉。一个能够积极履行防偷拍责任的酒店,无疑会给旅客留下更加安全、可靠的印象,赢得旅客的信任和好评,进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旅客选择入住。这不仅有利于酒店的长期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住宿业的健康发展。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也提到,酒店、民宿定期组织检查客房内的偷窥、偷拍、窃听等设备,对于酒店行业及文旅从业者来说,也相当于多了一层保护,“但要从根本上治理偷拍,最终还是要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方面下功夫。”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