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调研一问就说好” 这样究竟好不好

日期:11-26
字号:
版面:第A02版:A02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近期采访调研时发现,被问到“农村医保负担是否加重”“秸秆禁烧是否让群众不满”等问题,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农村群众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差异巨大”。

以农村医保为例,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新农合”2003年试点时费用为每人10元/年,目前已增至每人400元/年,由于保费连年增长,部分农户反映医保负担加重,一些地方参保人数下降,村干部反馈催收压力较大。但到了少数干部嘴里,400元的医保费用仅仅是“少抽几盒烟,少吃一顿饭”,而对村民反映的收入有限、保费较贵、青壮年断缴等情况忽略不提。一地为了证明医保工作做得好,将记者领到“参保率100%”的村庄座谈,然而,记者细问之下得知,“参保率100%”其实是村干部“垫付”部分医保费用的结果。

实际上,这些干部长期在当地工作,又有亲友在农村生活,并非不知道基层群众对医保费用增长过快的“抱怨”,也并非不了解当地村民的收入状况,他们也很清楚参保人数下降的事实,却仍旧选择以“一切都好”来应对媒体采访、上级调研。

类似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对于秸秆禁烧问题,一些干部只讲禁烧防控得力、政策宣传到位,不讲农田病虫害增加、群众不满加剧;谈及房屋安全排查,一些干部只说工作落实迅速、排查覆盖全面,不讲专业人员匮乏、难以分辨危房。

面对各类调研尤其是上级部门调研时,不管正面问,还是反面提,“调研一问就说好”似乎成了不少基层干部的习惯话术,但正是在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反馈机制下,一些基层的问题被掩盖,致使矛盾累积,群众不满加剧。

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把反映问题看成“捅娄子”“使绊子”,“调研一问就说好”,群众抱怨不上传,求真务实怎么办?长此以往,不可避免会出现“干部说好、群众抱怨”的矛盾,进而误导上面、损害下面,严重扰乱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效。

“讲真话”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最低标准。讲实情才能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反之,习惯了讲“好”话,往往就会做假大空的事。不讲真话,难做实事,并非虚言恫吓。 (韩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