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舍得了大宴席,舍不了青城集”的说法。高青县的青城大集已有500多年历史,既然和宴席有关,那充分说明大集上有着许多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青城吊炉烧饼。在青城大集的西侧,就有一家悬挂着“青城老字号吊炉烧饼”招牌的烧饼铺。
王文涛是这家烧饼铺的店主,也是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吊炉烧饼的第四代传承人。“我刚开始干的时候,烧饼才1毛5分钱一个,小麦才两毛七八一斤。”王文涛边揉面边告诉记者。
从1988年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吊炉烧饼的制作技艺,后续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慢慢改良成适合现在人们食用的口味,王文涛这一坚持就是36年。他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发面,一直忙活到下午2点才结束,平均每天制作烧饼1000多个,除了春节假期,其余时间全年无休。
“我们烤制吊炉烧饼都是选用老槐木,这种木头燃烧时不仅没有很浓的烟,耐烧,同时炭火还能够更好地还原烧饼的风味。”王文涛介绍说。如今,这样的老槐木附近已经很少了,为了保证烧饼的口感,他都去黄河北边的惠民、无棣等地收购。
上午9点过后,前来买烧饼的顾客陆续多了起来。王文涛的妻子陈秋峰负责烧饼的烙制和售卖,“少拿两个吧,先吃着,后面还有好多排队的,大家都匀一匀。”这样的话,陈秋峰每天都要说上好多遍。大多数顾客也会理解她这样的“劝说”,因为大家都是为了这一口烧饼特意从远处而来。在一旁等待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吃这家店的烧饼,青城吊炉烧饼的味道早已成为她乡愁的一部分。每次从城里回老家,她都会特意来这里买上几个,重温那熟悉的味道。
2015年,青城吊炉烧饼被纳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承人,王文涛和妻子就这样围着一个炉子、一张案板,长年累月,忙忙碌碌,只为烤出那一口好味道。
如今,青城吊炉烧饼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更多的是承载了当地人的记忆与情感。每一炉烧饼的烤制,都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都是对黄河文化的传承。
(全媒体记者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