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秀珍
《胜者心法》是冯唐根据《资治通鉴》的历史故事,从管理的角度剖析古今胜者之道的一本书。
我读《胜者心法》是与学习《资治通鉴》一起进行的,或者说前者是我学习后者的一面窗,经由它,我得以从历史的汪洋大海中汲取营养与力量。为了更充分地解读,我采取的是听冯唐解析、纸质与电子版阅读、线下分享相结合的立体学习方式,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历史与智慧的书籍,更像是一位智者用跨越千年的故事指点迷津,让我们在人性的规律、管理的视野、交往的技巧上代入式体验并迭代式成长。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学巨著,出于众手,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全书共294卷,原文约300万字,记载了1363年的历史。它真的是一部“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历史智慧与现代视角的交融,在《胜者心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冯唐老师的独特见解,让我们得以“亲历”历史,设身处地地思考决策,深化了对历史人物选择与坚持的理解。面对疑问,书中案例成为我们的智慧宝库,提供多元视角与解决方案。书中深刻剖析君臣关系的利益冲突,强调信任建立的艰难与重要性,以历史典故为鉴,提出对“功高盖主者”的巧妙管理策略,即当众表彰、私下指导。名臣虽易得,但明君难寻,这一历史规律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凸显了伯乐与平台对人才成长的不可或缺性。
深入人性与规律的探索。在冯唐老师的《胜者心法》中,我们被引领至一个通过历史透镜洞察人性与规律的深度旅程。他强调,读书、行路、学徒、做事是成长的四条必经之路,其中读书以其便捷与基础性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钥匙。读历史,是为了跨越时空的界限,洞察人性的永恒规律,从历史人物的抉择与命运中汲取智慧。我们需保持谦卑,多向智者请教,倾听他们的声音。在职场与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大多从基层起步,机会的获得往往依赖于对上级与文化的尊重与遵从。这不仅是对传统的敬畏,更是智慧与策略的体现。在媒体与信息爆炸的时代,舆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写篇“小作文”,把源由说清楚。要学会立“flag”,旗帜一旦树立,便能吸引志同道合者的追随。
深度剖析管理精髓。在《胜者心法》中,管理艺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深度。书中说,管理的核心在于保持一种“饥饿”状态,这不仅是对物质层面的不满足,更是对精神与事业追求的永不停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容易在短暂的成就中迷失方向,而正是这种“饥饿感”促使我们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保持“饥饿”并非刻意追求贫困或困境,而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驱使我们不断树立更大的旗帜。这种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正是成功者的共同特质。冯唐还提醒我们,要养成好习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成事、持续成事上。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负责,也是对团队和组织的贡献。
深刻体会信任的力量。通过讲述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如商鞅徙木立信、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等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信任在人际关系和组织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信任是人际关系和组织成功的枢纽”,斯蒂芬·柯维在《信任的速度》中比喻,人际互动如银行账户,信任的积累增强关系,反之则削弱。麦肯锡信任公式信任=(可信度×可靠度×亲密度)÷自私度,我觉得信任的建立是一个从点到线到面,逐步深入、多维度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双方不断地维护和经营。通过初步接触与了解真诚交流、共同兴趣,实现信任的点。通过深入交往与经历共享、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线的信任发展。广泛合作与支持多领域合作、长期守信为面上的信任奠定了基础。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信任是区分优秀与伟大公司的关键因素,领导力的终极就是成事、多成事、持续地多成事,让信任成为可能、进一步成为能力。
自我管理与内在成长。曾国藩说天下所成的事儿,一半是有所贪,另一半是有所逼。尊重自己天生的不满足、偏执的倾向,这是追求完美和更大事业的动力源泉。做任何事情,必须有第一天假设,第一天答案。这个宇宙中有很多暗能量和暗物质,尽管我们无法感知,但是它们存在。我们灵肉中也有很多传感器,只是我们选择忽略它们的信息。打开它们,接受它们,倾听它们在第一瞬间告诉你的答案。即使整个复杂问题的解决只有一个人,你也要有约束自己的机制和流程,把自己活成一个团队。书中说,鸟站在枝条上歇脚,它的信心不是来自枝条不会断,而是来自它有翅膀,它能飞。大势不在的时候,你可以不屠龙,但是不能不磨剑。大势不可为,阻挡的只是你干大事,但没有阻挡你完善你自己。没有阻挡你清风朗月,没有阻挡你运动,没有阻挡你喝酒聊天,没有阻挡你去读书。
人类伟大的力量。只要有一组有德行的贤人,就可以在不毛之地,在风不调、雨不顺的四季轮回里,让时间、空间变得美好起来。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只要有人,就会慢慢有一切。《胜者心法》融历史智慧与现代管理于一体,冯唐以其多重身份深刻解读《资治通鉴》,启示读者洞悉人性、勇面挑战、善用管理智慧与信任力量,引领心灵成长,照亮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