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而一场沂源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真正把好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碳汇“好产值”,实现了生态“碳库”到“钱库”的转化。
11月13日,山东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签约仪式在沂源县举行,此次交易转让水土保持碳汇量5万吨,金额150万元,实现了我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零的突破。
碳汇交易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或其他手段将吸收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售给超出碳排配额的单位,以此获得收益,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则通过对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产生了水土保持碳汇。本次交易,将小流域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不仅为沂源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国家的碳减排工作做出贡献。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沂源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生态资源的价值日益突显。
近年来,沂源县实施鲁山小流域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16项,治理面积163.2平方公里,带动产业增收50余亿元。沂源先后获评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县。
经过多年来的生态治理,沂源县保持了生态“高颜值”。
“沂源经过四轮小流域治理,种植水保林8500亩、经济林15000亩,‘坡改梯’15000亩,使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碳汇量。”沂源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立兵介绍,作为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试点,本次交易的龙子峪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面积28.93平方公里,经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出具碳汇量监测报告,最终核算出水保措施净碳汇量8.31万吨。
本次碳汇交易通过在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以每吨30元的价格完成5万吨碳汇的交易。最终,沂源源能热力有限公司购买碳汇量3.3万吨,山东泰信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购买碳汇量1.7万吨,所购买的水土保持碳汇将用于企业生产、施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我们现在购得这些碳汇指标,对以后企业扩大产能是一种资源蓄积,将来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沂源源能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新太表示,作为本土企业,此次购买第一单碳汇也是对沂源工业与环境发展的支持。
此前,本次交易的承接方,沂源碳中和发展有限公司已与小流域内的7个行政村签订了项目权属证明及收益使用委托书,相关权益由公司代为持有,并设立专门账户管理。交易收益将在县水利局与鲁村镇政府的共同监督下,继续用于当地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进一步提升改善流域内生态宜居环境。
“作为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第一单,沂源县走出了一条绿富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嘉雷表示,此次交易签约,是山东省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实现从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跨越,也为“两山”价值转化、新质生产力和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碳汇可生金,此次龙子峪小流域碳汇交易,开启了沂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纪元。
沂源县委书记边江风表示,沂源将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水土保持碳汇试点要求,形成以水土保持碳汇为中心,以林业碳汇、水面碳汇等其他领域碳汇为脉络的沂源碳汇“1+N”交易模式。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持续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为现代化强省强市建设贡献更多沂源力量。
(全媒体记者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