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淄博:以琉璃为媒唱响传承故事

日期:11-08
字号:
版面:第A07版:A07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文化与艺术交织的画卷中,淄博迎来了微短剧创作的高光时刻。11月2日,微短剧《琉璃奇缘》于博山区颜神古镇开机。它不仅是一部剧的启航,更是淄博琉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起点,背后承载着千年历史、中外友谊以及对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使命。

淄博人讲述琉璃故事

《琉璃奇缘》以博山琉璃行业为背景,围绕着三个琉璃世家、两代琉璃匠人的故事展开,微短剧将他们之间的较量与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生动有趣的剧情,把琉璃烧制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博山琉璃的文化底蕴及奇妙世界。”《琉璃奇缘》编剧昃文江表示。

这部剧的创作阵容非常强大,由著名编剧昃文江执笔。昃文江在业内享有盛誉,他不仅参与了热剧《运河风流》的剧本创作,还为《武汉,你好!》等多部广受好评的影视作品贡献了自己的才华。此外,除了昃文江这样的资深编剧外,剧组还邀请到了知名导演吴峰,以及一众实力派演员周浩东、岳旸等联袂出演。届时,他们将用精湛的演技共同演绎这段关于琉璃、技艺和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他们的加入无疑为该剧增添了更多看点,让观众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部由淄博籍编剧、导演、演员共同联手打造展现淄博文化技艺的微短剧,是淄博人讲述家乡故事的一部诚意之作,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淄博的风土人情和琉璃文化。

“深入挖掘琉璃文化底蕴,展示淄博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琉璃文化。”导演吴峰表示,作为首部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的短剧,《琉璃奇缘》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是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优质影视载体,更深刻体现了文化“两创”的精神内涵。影片深入挖掘琉璃背后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对于传承发展中国独具特色的琉璃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琉璃奇缘》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立项审核,并入选2024“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备受各界关注。

中外友谊为剧情“加料”

《琉璃奇缘》还有着一段独特的中外文化交流故事。它融入了中国与马耳他因琉璃技艺而结下的深厚友谊。半个世纪以来,琉璃成为连接两国的文化纽带。

据介绍,1972年,中国与马耳他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了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并促进经济合作,“马耳他玻璃工艺品厂”成为了中国向马耳他提供的首个经济援助项目。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马耳他经济发展的支持,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当时,从博山美术琉璃厂精选出的13位技艺精湛的工匠被派往马耳他,肩负着传授中国传统工艺和帮助当地建设现代化工厂的双重使命。这些工匠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克服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在异国他乡高质量完成了援建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宝贵的琉璃制作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马耳他人,使得这项古老的东方艺术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

“通过《琉璃奇缘》剧作的拍摄,观众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界限的真挚情感。剧中还将生动再现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之中,共同见证这份跨国界的美好情谊如何绽放光彩。”昃文江表示,这段历史不仅是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见证,更是淄博琉璃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一次重要契机。

一段琉璃传奇拉开序幕

淄博,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博山,更是以琉璃艺术独树一帜,闻名中外。微短剧《琉璃奇缘》的拍摄,无疑是淄博文化与艺术融合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段琉璃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博山,古称“颜神”,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恰似一幅天然画卷。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山东三大古镇之一,博山承载了千年的陶琉风韵,见证了从古老文明到现代发展的变迁。这里是焦裕禄的故乡,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琉璃之乡”“中华陶琉文化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是全国唯一兼具陶瓷和琉璃两大元素的城市,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彰显出博山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

从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坑文化,到被誉为“山东画派”的琉璃内画,再到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炉遗址、唯一的炉神庙、第一部琉璃专著和第一家琉璃博物馆,淄博的琉璃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仅在博山区,就汇聚了136名省级以上陶琉艺术大师和121家大师工作室,斩获国际国内各类陶琉奖项600余个,淄博的众多陶琉精品亮相于“上合峰会”等国际舞台。

随着《琉璃奇缘》微短剧的拍摄与传播,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部充满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的微短剧,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也希望有更多的文艺精品亮相,成为推动淄博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全媒体记者杨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