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又是一年记者节。从初次接触新闻工作的那一刻起,我便被新闻的真实性所打动。身为记者,应珍惜每一次现场采访和调查的机会,从现场挖掘出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每一次的深入现场,也让我对新闻事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2022年,周村区残联推行了一项为缺肢残疾人提供假肢适配的服务。通过对当事人的现场采访,让我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对受益人群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理解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和工作面临的挑战。付好军夫妇均是小腿缺失的残疾人,尽管身体残疾但始终努力生活,经营水果摊二十余年。采访中了解到,他们夫妇二人每两年需更换一次假肢,每次费用数千元,曾是他们生活的大负担。适配服务大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这些采访经历不断提醒我,民生报道应从民众视角出发,反映他们的真实情况和心声。
2023年,淄博烧烤和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出圈后,年轻人看中医的现象也火爆起来。为何年轻人爱上看中医?到现场去才能找到现象背后的答案。深入多个中医馆以及中医院进行采访调查,和不同人群展开深度交流……我发现背后有着多层次的原因,复杂而真实,反映了年轻人的多样化价值观和真实社会处境。只有深入现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采访,才能全面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024年,电动车安全治理六问的策划中,我参与了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调查。在多个小区中,我发现了物业公司监管的难处、市民不愿意使用充电桩背后的复杂原因以及车主的责任意识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城市管理、居民安全充电意识、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通过部门的电动车安全治理六问系列策划的深入现场调查和分析,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公众提高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的意识与防范,以及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从一个个现场走来,内心有一个声音越发清晰且坚定: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现场,它们所蕴含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最能打动人心。
(全媒体记者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