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无声,滔滔东去;电波不绝,信念永存。10月24日,记者从淄博大剧院获悉,国内首部谍战题材舞剧,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开售。演出时间:12月13日19:30、12月14日14:00/19:30、12月15日14:00。
据悉,该剧历经五年,全国驻、巡演600余场,微博话题阅读1.5亿,豆瓣评分9.5,大麦网评分9.7,国内数万观众高分推荐。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根据上海解放前夕地下工作者的真实历史事迹改编,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再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再现英雄传奇,演绎谍战风云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基础,讲述了一群抗战时期驻扎上海的共产党员,潜伏在敌占区,利用秘密电台传递情报,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编剧罗怀臻设置了9个有重要含义的人物角色,分别是:李侠、兰芬、秘书、学徒、裁缝、车夫、记者、卖花女和社长。他们有信仰、有力量、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们又是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软的那一面。在舞台上,这些人的身份远不止表面上看这么简单,而是肩负着双重身份。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另一重身份会被解开,让我们在欣赏演出时一起去寻找答案。
“用舞剧来讲述一个共产党人的故事是一个特别大的考验,这个剧特别大的成功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精神价值、重大的主题,可以让人相信,而且能让人流泪,所以我很振奋。”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这样评价该剧。
舞步间的轻柔优雅,舞台上的紧张对峙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舞蹈与戏剧”的完美结合,没有一句台词,单凭演员的肢体动作,就完整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在这部舞剧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群舞,其中就有《渔光曲》和《旗袍舞》。
《渔光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出圈”。在这段群舞表演中,舞者们穿着简约的旗袍,手持小巧的蒲扇,坐在小板凳上,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翩翩起舞。
而在《旗袍舞》中,舞蹈演员们则换上了色彩鲜艳的旗袍,展现出她们的曼妙身姿。表演不仅展示了在旗袍店里柳妮娜和兰芬的试探与对峙,还为故事塑造了紧张和冷冽的氛围。
全剧中反复出现的雨夜群舞,也曾让许多观众感到惊艳。想象一下,在一片漆黑的舞台上,突然间,一道道光线划过地面,它们流动的线条仿佛模拟了一场猛烈的暴雨。在这种背景氛围下,一群穿着黑色雨衣、手持黑伞的“特务”从各个方向汇聚到舞台中央,他们的目标是李侠和兰芬。李侠和兰芬两人在这些特务的包围中,不断地左右躲闪,试图逃避追捕。特务们散发出的戾气、杀气和压迫感,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受非看不可的国内“舞剧天花板”的艺术魅力,提前锁定早鸟票,到淄博大剧院欣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吧! (全媒体记者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