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招“疫情班”应届生一种赤裸裸的求职歧视
日期:10-22
“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一名2024届毕业生发文,在某招聘软件上与一企业负责人沟通时,被对方如此回复。记者向该负责人求证,对方承认不接收2022届至2024届毕业生,并表示“疫情班”是部分企业、老板间交流的口头语。
据报道,记者发现,2022年至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确有一部分人被以“疫情期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差”的理由回绝过。本质上,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偏见与歧视。
事实上,每一届大学毕业生,都存在用人单位所说的“分层”“良莠不齐”问题。用人单位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给某一届的毕业生贴上标签,进行“一刀切”处理。
不要“疫情班”毕业生,意味着用人单位的选材面受到局限,而且,也没有尽到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但如果深究就会发现,这种观念和做法的本质就是“唯学历”人才评价。这不会真正提高招聘效率,反而会影响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素质。
或有人认为,不招“疫情班”毕业生,是用人单位的自主权。用人单位当然有招聘自主权,但具体招聘行为却不得违反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也因此,不招“疫情班”应届生的偏见,不该是一家成熟企业应有的态度。对这样的用人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显然要“长出牙齿”,依法纠偏这种就业歧视。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