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淄川区岭子镇宋家庄村村史馆便热闹非凡,许多周边村民、外地游客以及研学团队慕名而来,走进村史馆,感受乡土变化,寻找乡愁记忆。
从“宋家庄村老街”到“牛棚畜舍”,从“肩挑背扛”到“机械化作业”,从“艰苦岁月”到“小康时代”……人们参观宋家庄村村史馆,感慨万分,收获良多。
如今在淄博,类似宋家庄村村史馆这样特别受欢迎的村史馆、乡村记忆馆不是个例。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发展资源。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村落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逐渐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承载乡恋乡愁、提升村民素质的“新高地”。
一
村史馆,又被称为村史档案馆、村史博物馆、村史室、村史陈列馆、乡情陈列室、村史陈列室、乡情村史陈列室、村史展览馆、村史文化馆、农民博物馆等。村史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一般意义上的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某些特点与功能,同时又具有独立性。
“村史馆是留住乡愁的地方,也是告别贫困、走向美好生活的见证,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源泉。宋家庄村自从建起村史馆,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已成为我们村的一个旅游景点。”宋家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贾木海对记者说。
宋家庄村把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融入村史馆、元俊书院建设之中,建成面积1080平方米的村史馆展馆,成为当地乡村文化的新地标。
近年来,我市许多村居因村而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纷纷建起充分展现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村史馆,而且接地气、聚人气,办得“很火热”。这些村史馆各具特色,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当地人过往的日常。有些村史馆就像一座小型的博物馆,里面搜集和寄存了数百件老物件,承载了一个个村庄“看得见的乡愁”。
小小的村史馆,浓缩过往、寄托未来,是故土留根、文脉传承的精神原乡。
“我们村这个石磨,它见证了从谷物到面粉的蜕变,每一粒粮食都经过它的细心研磨,才能化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有那些手工编织制作的竹篮、木桶,它们虽朴素无华,却承载着那份黄土地的力量与温暖……”每每有村民或游客来参观,张店区马尚街道九级村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王云总是怀着敬畏之心进行讲解。
走进九级村村史馆,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石碾、煤油灯、耕犁、农具等老物件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九级村的历史、乡情与乡愁。“不到村史馆看一看,就无法想象如今已是繁华都市中的九级村过去的样子。”村民们感叹。
“变化实在太大了,只能从村史馆中找到过去的影子了。这些都是承载几代人回忆的历史见证,展示了九级村的人文历史,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村史馆也是外界了解九级村的重要渠道,通过展示乡村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九级村,了解九级村。”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艳会认为。
南岩民兵记忆馆自从建成开馆就格外吸睛。南岩民兵记忆馆位于沂源县大张庄镇南岩六村,展出内容由“山东民兵的一面光辉旗帜”“兵民是胜利之本”“红心向党为国为民”“党建统领不忘初心”“干事创业绿色满园”五部分组成,展出实物30多件。南岩民兵,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一面红色旗帜。1943年3月,我党蒙阴武装部干部熊子功回到南岩发展民兵,带动东唐庄等十多个村先后成立民兵组织并形成联防,参与战斗120余次,民兵牺牲19人,伤60多名,先后有12人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被山东军区授予“南岩英雄民兵队”锦旗,这个红色记忆馆一开放就成为县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守望乡村历史的长久见证,乡村村史馆无疑是一个展示乡村文化和传统的重要平台,它不仅保存着乡村发展中的各种珍贵文物和史料,也记录着乡村发展的历史,更是激励人们保护传统文化、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纪念地。
每一个村落都有一个特定的地域,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段独特的文化,而了解一个村落地域文化的最佳窗口则是村史馆。
比如,临淄区凤凰镇西河村康浪河记忆馆,既是村史馆,又是民俗馆,展陈面积200平方米,以“清清康浪 岁月沧桑”为主题,展示了康浪河和西河村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地方代表物件以及近代民俗红色记忆,体现了其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因此无论对本乡本土的村民,还是身居都市的居民来说,西河村康浪河记忆馆的陈列内容和表现形式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再如,临淄区皇城镇小铁村乡村记忆馆则以记忆乡愁为主题,以收藏、展示、传播临淄及周边地区的乡村民俗为主,展陈面积200多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源远流长、淳朴厚重的乡村民俗和民风,也成了年轻人的一个打卡地。
村史、村风、村俗等内容,是现今一种不可多得的乡愁教育载体。各个村居的村史馆在保存了历史过去和现在记忆纽带的同时,其实也和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一起,发挥着塑造乡风、传承乡韵、留住乡愁的重要作用。经过筹建,于今年年初开馆的周村区丝绸路街道“初心驿·丝路红”城市共享空间,集知识性、趣味性、收藏性、展示性为一身,成为一个可供文化交流、艺术赏鉴、产业研学、现场观摩的沉浸式主题空间,展示出独具的地域人文特色。
三
时代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深入,面对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的大规模消失,及时完整地抢救记录、保留传承村落历史和乡土文化,显得紧迫而重要。可以说,创办村史馆是传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重要内容,是完整记录乡村历史、记录新型城镇化历程、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农耕文化的有效尝试,可留存历史,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激活当代思考,运用真实的历史史料告诉今人,把农村最基层的文脉内容,通过展览展示和表演演绎等方式介绍出来,给人们留下共同乡愁记忆。
相关党史专家认为,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重要内涵是凝聚村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其主动参与村里各项事务,村史馆便可让新老村民更好地凝聚起来。同时用好村史馆的关键在于挖掘村落文化,将外形与内容相结合。
文化是现代的,又是历史的。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首先是历史的,其次是人文的。把最基层的历史和物件、当地人的文化习俗和特色民风,通过村史馆的形式和载体,给后人留下共同记忆,无疑是保留城市文脉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做法,也是对文博事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村史馆热的兴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策推动、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以及对地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等,其中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全媒体记者魏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