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赏秋华,九九又重阳。在桓台博物馆,那些藏在历史文物中的福寿长久,是千百年来人们祈望长寿健康与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10月11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领略馆藏文物中的福寿文化。
在桓台博物馆瓷器、玉器、佛像展厅,有一件清代·百寿团花紫砂碗,是国家三级文物。碗高8.2厘米,口径19.8厘米,圈足高1.1厘米,碗壁仅0.25厘米。碗口稍大,腹微鼓,绕口外沿有边饰,腹部有五组盘龙纹饰等距绕碗一周,碗底中央有篆书小印:“陈觐侯制。”
展厅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紫砂碗誉满海内外,这件是其中的珍品,造型庄重典雅,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对长寿、健康、平安和家庭和睦的美好祝愿。
在古代书画展厅,明万历年间的殳素纸本《寿山图》,是国家一级文物。该幅画作长32厘米,宽27厘米,落款和黔印均为殳素。
殳素是明代江南著名山水画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半抽象墨彩画的典范。图中一座巨型寿山石凭栏屹立、挺拔天地,既有泰山的雄伟、庐山的清奇,又有峨嵋的秀丽、黄山的峻峭。画尺幅较小,却小中见大;全图无话,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状物抒情,寄情于“寿山”的心愿。
在齐国瓦当艺术展厅,一件珍贵的战国《双鹿纹》瓦当,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双鹿纹,象征吉祥长寿和升迁之意?,鹿与“禄”谐音,表达吉祥长寿和福禄贞祥。在古代,鹿被视为神物,能够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其制作在瓦片上,反映了古代先民祈福纳祥的心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桓台博物馆迎来观展热潮,文博热的背后凸显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的热爱。馆藏文物中的福寿文化,流露出人们对福寿双全的渴望,也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经久不息的历史魅力。
(全媒体记者赵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