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蜜薯销售顺利,真得感谢淄博日报社。回想起前年的销售景象,充满了干劲。10月10日是淄川区寨里镇西崖头村蜜薯开挖的第一天,站在地头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涛望着绿油油的蜜薯田,脸上满是对丰收的期待。然而,两年前看到记者时,他却满面愁容。
2022年10月,由西崖头村党支部领办的淄川区聚富农业产业合作社100亩30万公斤蜜薯丰收在即,但因不打农药蜜薯遭遇了虫咬,造成品相不佳,阻碍了销路。此时,霜降时节将至,还没有建起蜜薯仓储的西崖头村迎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一边是需要赶在霜降时节抢收,一边是销路无门,在寨里镇政府的帮助下,赵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淄博日报社。2022年10月14日,一篇名为《淄川区西崖头村:60万斤蜜薯收获急盼市民认购》的稿件在淄博日报新闻客户端博览新闻刊发后,阅读量瞬间超过了3万。
“稿子刊发后,我接到了很多助农电话。尤其是周边的商超和企业纷纷下单,每天都有三四辆大货车来拉货。”赵涛说,当时,3天时间村里就销售了5万公斤蜜薯,30万公斤蜜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爱心企业和市民认购,西崖头村也收获了村集体收入的“第一桶金”。
“我们属于山区村,发展产业面临着重重困难。”2021年,村民现金入股,西崖头村成立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并定下了发展蜜薯种植的目标。赵涛说,2022年西崖头村第一次种植的100亩蜜薯承载了村民和村集体的希望,淄博日报社的不断追踪报道,为蜜薯销售带来了转机,也增加了他们对蜜薯种植的信心。2022年,西崖头村的蜜薯让村集体增收4万元。而除了村集体增收,西崖头村因蜜薯种植需要的人工支出也有16万元,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赚钱。
在淄博日报助农的帮助下,西崖头村切实感受到了蜜薯种植带来的收益。赵涛说,2023年,西崖头村再次种植了100亩蜜薯,除了传统的烟薯25,他们还增加了白哈密蜜薯。此外,村里还建设占地3亩的分拣场地,以及一个红薯粉条加工车间。
夕阳的余晖下,西崖头村的蜜薯田里,一群村民用镰刀不停地割着蜜薯藤蔓,为大型收获机械入场做着前期准备。
“我们村的蜜薯今年长得可好了,不打农药,吃着也放心。”走进蜜薯田,今年69岁的村民冯翠英为记者推荐着村里的蜜薯。“不是夸自己,咱们村的种苗一直都是烟台农科所的一代苗,种苗价格比市场上其他的种苗贵3倍,品相和口感就是好。”西崖头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时,冯翠英家就入了股,蜜薯大丰收意味着他们这些股民还能有分红收益。
产业项目是村庄发展的根本,为了保障蜜薯的品质,扩大产品附加值,今年西崖头村利用50亩“头茬地”,种了烟薯25和白哈密蜜薯,还引进了榴莲蜜薯进行试种,并规划建设占地13亩的蜜薯加工项目。
“目前,相关建设手续还在办理。将来,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后,我们主打纯红薯的粉条、粉皮以及地瓜淀粉。”赵涛说,西崖头村地处淄河滩,沙土地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红薯类粮食的种植拥有先天优势。因此,加工项目的上马,不仅可以完善村集体蜜薯种植的产业链,还为西崖头村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提供了种植项目。
“我们设想着,在未来的秋日里,在西崖头村以及周边的山坡上,连片的蜜薯迎来收获,能让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推进农产品加工,实施产销一体化,利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在种植和加工蜜薯类产品的过程中都能有钱赚,赵涛说,西崖头村对蜜薯种植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全媒体记者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