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7日,是第44个“世界旅游日”,是旅游工作者和游客的节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常见方式。然而,近年来,伴随火爆的旅游市场不断登上热搜的,还有各种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诸如公路中间“打卡”、不文明购票、景区内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破坏草木、翻越围栏、随意躺卧、随意攀爬、随地吐痰甚至大小便、车窗抛物、乱停车、乱采滥挖、用激光笔照射古代绘画展品、乱刻乱画、乱投喂动物等等,都给原本赏心悦目的景色添了不堪入目的一笔。
一
本想让旅游为生活添一首诗,但是“诗与实”之间出现了如此的不协调,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过于强调个性化。寻求独特体验并无不妥,但为此扰乱景区的公共秩序就着实不宜了。比如,有些游客“兴之所至”,便“随墙随物”信手涂鸦;有些游客只求“出片”,以博取眼球、赚取流量;还有些游客因为景区未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和想象,在景区大吵大闹,俨然把景区当作了私人游乐场。
侥幸心理作祟。有些游客并非不知道文明旅游的重要性,但侥幸心理让其认为不过“到此一游”,游人如织的景区,谁会在意自己文明与否?这样想来,不文明行为的罪恶感和羞耻感就被降低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便更是无从谈起。而当其他游客看到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往往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保持漠然态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破窗效应”,不文明行为在效仿中被传播,致使“折断了翅膀”的景色比比皆是。
入乡不能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旅游往往意味着从熟悉到陌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游客对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甚少,因为文化的隔阂,不能做到入乡随俗,容易触犯当地禁忌,导致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客观因素——
景区管理有疏失。一些景区只顾大量吸引游客,而忽视了景区的承载量和景区管理问题,导致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让有些素质不高的游客钻了空子。还有些景区的工作人员并不能以身作则,如四川甘孜稻城亚丁景区,就有游客发现景区环卫员将泡面汤汁随意倒入草地,引发不小争议。
景区规划欠周密。一些景区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景观的打造与维护上,而对人性化的设计规划不甚到位。就拿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和间距来说,当我们在游玩中产生垃圾,而正巧附近没有垃圾桶,有些游客就会随手把垃圾丢在地上,而不是找到垃圾桶后再把垃圾丢掉。而大门远离景区、区间车等待时间长、步道狭窄、商业街区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同样导致游客体验感降低。
二
旅游是一种享受,更是一面镜子。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不仅会影响出行体验,给本应和谐欢乐的旅途带来遗憾和瑕疵,有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的破坏是不可逆的,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不仅是对美的发现与欣赏,更是对美的创造与守护。
文明旅游“见行”,先要文明理念“入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文明旅游的构建,应首先立足于旅游主体,将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对此,相关部门可以探索的有很多。比如,是否可以将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是否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不同文化习俗的认知;是否可以通过加大反面案例的批评力度,引导广大游客“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都将有助于培养游客欣赏和珍爱大自然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将文明旅游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旅游离不开监管护航。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与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相关部门应加强文明旅游宣传监督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文明旅游的监管不再是“稻草人”。比如,除了发挥游客“黑名单”、终身禁入等机制作用,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文明旅游随手拍”公益活动,征集反映文明旅游和不文明旅游的图片;表扬并奖励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的游客,等等,形成全社会监督的积极旅游生态,从而加大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监管和曝光力度,让做出不文明行为的游客接受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双重审判。
多一点“花式”教育。事后惩戒不如事前劝诫。近年来,一些景区的“花式”教育卓有成效。比如,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给游客发放垃圾袋,鼓励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协助捡拾沿途垃圾,并可凭此兑换文创小礼物;西安城墙景区专门派出“金甲武士”巡游,当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金甲武士”就会用“切莫在此吞云吐雾”之类的文言文式劝导语劝说游客,并辅之古代礼仪,在避免了生硬与尴尬的同时,加深了游客的印象;常年在安徽黄山悬崖间清捡垃圾的环卫放绳工们,在景区内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游客自觉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让传统监管化身生动又有意义的文明课,不失为关口前移、强化治理的有效举措。
“堵”之外也要“疏”。不可忽视的是,一些游客将旅游视作情绪宣泄的途径,因此,单纯劝阻、纠正不文明的旅游行为难以收效。景区不妨从人性化的改进入手,采取“疏导+体验”的方式,给游客的情绪提供一个合适的出口。比如,通过开设“涂鸦墙”,供游客抒发感想,既可以宣泄情绪,又能减少乱写乱画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此外,多为游客着想,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游览、餐饮、娱乐等选择,提升景区自身的管理运营水平,让游客乐于配合景区管理。
我们固然需要勇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人在旅途,更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素质和行为习惯。马上就要到十一假期了,我们在整装待发之时,一定不要忘记一件必需品,那就是——文明。
(据《山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