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电动自行车如何防患于未“燃”?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A04版:A04       上一篇    下一篇

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因入户充电、违规充电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让人揪心。关于社区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市民有哪些困扰和诉求?物业和市民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又有哪些建议?我市又有哪些治理措施?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充电“堵点”在哪儿?

顺着高墙而下的充电线;插线板裸露在外或是用矿泉水瓶、塑料袋简易包裹;停放在楼道内……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小区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状况让人担忧。张店区大化纤小区的杨先生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安装了充电桩,但因为数量不足或是距离太远,所以还是习惯用自家电线充电。

“近几年,虽然有部分小区改造建设了停车棚和充电设施,但数量仍不足以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和充电的问题。像飞线充电、进楼充电、停放在楼道、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目前缺乏相应的标准管理条例和管理标准。”张店区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董永华表示,物业公司在没有执法权的情况下,只能进行劝导、引导和制止,管理难度较大。

通常来说,电动自行车的数量与充电端口的比例是3:1或者4:1时,才能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共有充电车棚6166个,充电插口约为15.7万个,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为232.8万辆,车的数量与充电端口的比例约为15:1,明显供不应求。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市民不仅希望增加更多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对于充电设施选址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距离住处太远使用不便,距离太近又存在安全隐患。充电设施建在哪里才合适?物业人员及市民建议,选址应该在消防等专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集体智慧”共同推进。

日前,在临淄区稷下街道淄江社区南5区的楼长议事会上,楼长、单元长、业主代表、第三方公司坐到一起,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选址展开讨论,寻求推进工作与各方诉求的最佳结合点。针对居民关心的充电桩选址问题,稷下街道不仅动员物业和第三方公司解决了充电桩建设费用问题,还对占用绿地建设的充电桩周围景观进行重新设计。

据了解,我市计划年内完成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3000个、充电端口5万个,力争3年内使我市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数量达到1.5万个,充电端口达到30万个,最大程度地解决既有住宅小区群众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难题。

谁来决定充电桩定价?

小区配备了停车棚、充电桩、也有充电位,为什么仍有居民选择室内充电或者飞线充电?充电桩收费不统一、价格偏高且不够透明,是居民不愿意使用公共充电桩的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我市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桩品牌众多,不同小区的充电点收费标准各异。“我在家充电,一次约1.5度电,只需几毛钱,能跑大约30公里。而在充电桩充电,费用将近3元。”家住张店区黄金国际小区的王女士说。

王女士所在的小区使用的是商业运营的充电桩,充电桩上的“合一充电”小程序公示的收费明细中,表明是按照功率区间和充电时长收费。用户支付1元可在0W至200W区间内充电5小时,200W至400W区间内充电2.5小时-5小时,400W至600W区间内充电1.67小时-2.5小时……“这个费用里包含了电费和服务费。”该充电桩运营客服表示。对于电费和服务费的详细划分,对方未进一步回应。不少市民认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费用应清晰划分电费和服务费,并各自独立显示及计价。现行的计时阶梯收费方式往往价格不够透明,且收费标准偏高。

在张店区体坛小区,记者扫描充电桩的二维码发现,充电价格与居民水电价格相近,明确显示收取50%服务费。据了解,该小区使用的“张店智慧充电”充电桩属于政府出资建设的旧改民生项目,执行“电价0.56元/kwh(度)+服务费”模式计费。运营方李先生告诉记者,充电桩的设施建设、检修维护、日常保养等都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因此会通过收取服务费的形式来收回成本。

“我想知道小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定价依据是什么”“充电小程序的订单详情中,未显示充电量多少,也缺少电费和服务费的具体金额”……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来点电”充电小程序的运营方表示,作为商业运营的充电桩,定价主要基于小区的用电类型和小区物业规定的电价来确定,不同小区的收费标准可能不同。“商家现阶段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考虑的因素包括国内三四线城市商业充电桩普遍价格,以及小区内的具体运营成本,如地面费、车棚费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基础的运维费用,还有需要支付给物业的“进场费”和“服务费”。运营公司所增加的成本将转嫁给用户,由消费者承担。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其中提到,2025年1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单位要全面实现充电电量单独计量,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分别标示、分别计价。

6月初,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告诫函,提醒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经营成本等情况自主、合理确定充电服务价格标准。

采访中,不少市民呼吁规范、降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收费标准。业内人士指出,从实际运营情况看,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不规范、充电费用偏高等问题影响了群众户外充电积极性。“特别是部分小区充电设施以小时为单位打包收取费用,未将服务费、电费分别计价、分别收取,违反相关规定。”

如何防患于未“燃”?

社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需多部门协作,全链条发力,共同织密安全防护网。

“您好,系统已检测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为了安全起见,请将电动自行车移出电梯。”淄博高新区名士豪庭小区居民王晓告诉记者,自从小区居民楼电梯轿厢安装了“智慧电梯”报警设备,有效杜绝了电动自行车上楼的不文明行为。

“智慧电梯”采用AI技术,对电动自行车上楼行为进行抓拍并报警,同时通过不关闭电梯门等方式阻止电梯上楼。通过科技助力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问题,是不少社区正在推动的工作。电梯智慧监管建设项目作为淄博高新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已建立起“一库、一图、六平台、一张网”电梯数据体系:建立电梯基础数据库,打造电梯精准电子地图,形成政府监管、物业管理、维保、智慧救援、信用管理、公众参与“六平台”,织就一张统一指挥调度的安全网。今年,淄博高新区将对在用的3000部电梯加装物联网设备,为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

博山区颜山社区携手山东移动打造的智慧社区系统,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水平。据了解,社区25个小区、3700多户居民,分属不同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较为分散。现在,颜山社区各居民小区的安全监控探头集成到一个大屏幕上,可以随时调取查看,并且能够通过AI数据运算,对电动自行车入楼等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监控报警,迅速定位发生时间。“接到信息提示后,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制止违规充电行为。”颜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洋说。

除了科技赋能精准防范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外,还需要加强人防措施。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在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消防部门开展监督抽查、联合检查184次,检查单位308家,发现隐患问题380处,整改隐患380处,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893辆,清理违规充电电动自行车296辆;排查8个设有架空层的小区(其中5个不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推动对2个小区架空层进行安全改造,责令停用1个。

为进一步强化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居民对火灾隐患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今年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市社区设置613处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宣传阵地,开展常态化警示宣传敲门入户300余次,培训镇街、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人数1000余人。同时,对违规停放在楼梯间、走廊、电梯间的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清理,确保电动自行车“不进楼、不入户、集中停放、集中充电”。

“电动自行车起火后,通常燃烧迅猛,100秒后温度便可达到200℃,可以在短时间内引燃周围车辆。”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6月-7月,全市共发生13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起火原因包括电池故障、电气线路故障等,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需引起警惕和重视。

走访中记者发现的室外飞线充电、在楼内充电、使用低劣充电器等安全隐患问题,暴露出市民安全意识淡薄,对违规充电、停放问题重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为确保电动自行车安全,除了全链条监管和媒体宣传,市民应从个人做起,从思想层面重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带来的危险,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自查自检。 (全媒体记者李细雨)